。”
在武威军的军情系统中,李峻将职能分为了两部分。
一种便是杜麟所执掌的影卫,主要从事暗下的刺探,重点关注对手的兵马调动与各处的兵战状况。
另一种便是苟远所负责的十三行。
这类刺探多由从商之人组成,他们在商贸之时,不仅要获取商机,更要通过明面上的贸易交往,巧妙地得到敌方的军情。这些人不能带有官府的印记,必须要以民商的身份出现。
故此,李峻才将这一组织命名为十三行,以行业的不同划分情报刺探的区域。这一组织的存在,仅有李峻身边的几名核心成员才知晓。
“嗯...”李峻点了点头,叮嘱道:“你让影卫在暗中护好他们,千万别出了什么事情。”
杜麟点头道:“您放心,属下一直都让人守着他们。”
李峻重视军情,善于军情的刺探,这与他前一世的职业有关,更为他今生的领兵提供了极好的帮助。
不过,今生的他不仅是一个领兵之人,还是管理一方百姓的朝官,这让他在重视军情与军力的同时,也必须要兼顾辖区内的民生安稳。
毕竟,辖区内的民生安稳是未来发展的基础,也是军力壮大的根本来源。
农耕时代,种粮吃饱饭是天大的事,李峻一直都很重视,但他对开通商贸获利的这一途径也从未轻视过。
当下,李峻将商贸之事交给了夫人裴璎的两位兄长。
裴璎的二哥裴松明负责官商运营,生意的方向多在中原与江南地区。裴璎的大哥裴松华则在暗处,以民商的名义为武威军赚取大量的军资,其经营生意的方向则在西境以及域外。
如此一来,不仅李峻的手中握有了大量的钱财,也带动了所辖地的商贸与手工业的发展,更为百姓提供了赚取钱粮的机会。
同样,有了商贸的良好运转,自然就有了税赋的增加,府衙也便有能力减少贫苦百姓的税收,使他们的生存得到保证,更加依赖于李峻的辖制,从而形成了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荥阳之时,李峻便这样运作,到了梁州后,他依旧如此。
“杜麟,你去通知军司马周靖,让他调派兵马进西乡,由吕朗领兵配合追击的王瑚与张景,一起将杨茂搜堵死在子午谷内,饿也饿死他们。”
前一日,杜麟已经把子午道的情况报给了李峻。
王瑚与张景所领的武威军在粮草充足的情况下,不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