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幕,怕是真的要被盛庸给笑死。
然而这也是一个底层爬上来的将领的悲哀之处,他在金陵没有亲近的文官能替他邀功,更没有将门子弟那遍布军中的关系,徐辉祖往大营一站大明一二代将领都要看他脸色,李景隆那样的草包在朝堂上也有人为他摇旗呐喊,可自己呢?如果不是和铁铉一起守下了济南,自己有什么资格站在这里和朱棣指挥两支大军决战一场?
此时的盛庸还不知道,在一切尘埃落定后,后世的明史,盛庸传第一句话就是:盛庸,不知何许人。
多么滑稽!多么可笑!
朝中无人就是这样的,出了事没人保,立了功没人捧,现在的金陵城里百姓们或许当他是名将,当他是大明的希望,但朝中百官,有哪个是真正把他当成中流砥柱的呢?他输了就会是千古罪人,他赢了,也没人会觉得是他拯救了大明。
所以明不明白那道旨意又有什么意义?他盛庸这半年来天天如履薄冰,所以与其揣测陛下的意图,不如按着旨意照办,然后好好想想该怎么打眼前这场仗。
盛庸方正的脸上写满了悲哀,他或许不是一个铁铉那样的聪明人,但他至少明白一件事情。
他没有即将对阵朱棣还胡思乱想的资格,他没办法保证自己能赢,但起码要保证自己...
不会犯错。
有的人死了,但没有完全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