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此在南军士卒中传开...
“嘿,你听说了没,大帅下令,说是不能动燕王一根毫毛呢。”
“你才知道?这可是皇上的旨意!俺就说嘛,毕竟是叔侄两,哪儿能真的要死去活来的?指不定这仗打着打着就成认亲了。”
“不成吧,之前可是死了那么多人...”
“死人算什么,你想啊,燕逆...呸,燕王爷毕竟是皇上的亲叔叔,哪天要是请了降,还不是要回去当王爷?俺们这些当小兵的,得罪了王爷那不是死路一条?你呀,学聪明点,别总是想着要立功,这功劳也得有命享受才行。”
“倒也是...”
寒冷的夜风下,两个挤在军帐内的士卒正小声议论着今天传下来的那道军令,而这种议论,正在南军大营的每个角落上演着。
这个时代的价值观决定了士卒们都对皇帝陛下的这道旨意非常理解,毕竟是叔侄两,现在虽然刀兵相见,属于敌我矛盾,但万一哪天两人决定不打了,来一场认亲大会,再来个和解,转化为人民内部矛盾,那可就大大的不妙了。
那时候朱棣没准还能继续当王爷,闲来无事的时候回忆起当年起兵靖难,想起某年某月某日,某某人在某场战役中砍了自己一刀或者射了一箭,虽然那时朱棣可能仕途上并不得意,但要整个把小兵还是很容易的。
这还是朱棣生还的情况,要是朱棣在战场上死了,那就更糟糕了,这在之前或许会是天大的功劳,但如今陛下下了这么道旨意,摆明了是对自己亲叔叔起了怜悯之心,这要是哪个不开眼的士卒在战场上一刀把朱棣做了,别说捞不着功劳,事后指不定还要被陛下砍了脑袋,毕竟再大的功劳抵得过人家的亲情?
仅仅只是一天,这道军令就在军营之中引起了强烈的反响,不知道多少原本磨刀霍霍准备立功的士卒顿时成了霜打的茄子,打定主意战场见着朱棣的帅旗都要离远点。
这就是这道旨意能引发的后果,也是朱允炆的愚蠢之处,他没有考虑下面的人能不能理解自己的意思,更没有考虑这份旨意可能带来的影响,要知道这道指令最厉害的地方并不在于所谓不得伤害朱棣本身,而是无数的南军将领和士卒在这道旨意中看到了皇帝陛下和燕王和解的可能性。
想象一下,原本的敌人将来有一天甚至可能成为自己的主人,谁还敢下得去手?所以动手杀朱棣这种费力不讨好的事情实在是没有人愿意去做的。
如果耿炳文和李景隆在这里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