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非常符合老子的总体思想;?二、竹简本里,一千七百多言一气呵成,逻辑关系严密,而帛书本和通行本?中,章与章之间比较混乱,有时完全不搭;?三、帛书本和通行本经常性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比如既提倡圣人,又说绝?圣弃智,这种情况在竹简本中没有出现,它的表达是非常明确与清晰的;?四、竹简本中不讲鬼神,而帛书本和通行本多次提到鬼神;?五、竹简本认为道是本体,而帛书本和通行本的一些章节中认为道是存在论。
这是哲学上的本体论和存在论,我们在详细解释时再进行具体阐述;?六、竹简本简洁不重复,简约而丰富,但帛书本和通行本中大量出现语意重?复、文字重复的情况;?七、竹简本并不批判儒家思想,如竹简本中的“绝巧弃利”,到了帛书本和?通行本中则成了“绝仁弃义”;?八、竹简本中语言优美且含义明晰,帛书本与通行本语言模糊、含义玄虚,?比如着名的那句“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其中的“一二三”?让世人无限猜测、众说纷纭,怎么解释的都有。?
我也简单对比了一番,认同该学者的结论,但很快我就犯难了,虽然我认为?竹简本老子更接近祖本,自己也偏爱它,但由于一直阅读的都是通行本,现?在猛一接触竹简本,感觉上看得就不是同一本书,那么,我该对哪本老子进16?行解释呢?在认真思考了一番之后,我决定做一个大大的折衷:以帛书本老子?为蓝本,但顺序上依通行本道德经先“道”后“德”,竹简本甚至就没有“德?卷”嘛。我是这样考虑的,影响我们的是思想,而不是文本,通行本虽离祖本最?远,但毕竟一脉单传了两千多年,我们所接受和熟悉的其实是通行本里的那个老?子,如果此时贸然从战国楚墓里拉出一个老人并告诉大家:这才是真正的老子!?应该没有几个人会相信的。
不如就说现在这个老子,只不过,在介绍他的时候,?不断加入他的原貌介绍,大家会容易接受一些。那为什么会选帛书本而不是通行?本呢?因为这两个文本的差异不算太大,相对而言,帛书本经过的篡改会少很多,?比如道德经第一章里第一句:道可道,非常道,这是通行本;而帛书本原文?为:道可道,非恒道。这是因为到了汉代时,为了避讳汉文帝(刘恒)的名字,?改“恒”为“常”,这样的在我们当今看来毫无意义的修改,当然是越少越好。??
这就是我选择帛书本的原因。?在我的认识中,道德经可能是人类的第一本智慧之书,在老子之前,如?易、黄帝内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