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有的时候,范闲使用的手段,比任何人都不堪,世间的人提起诗仙之名,都会想起半闲诗集,都会想起那个梦里桃花三千年,不渝九川十四州的范闲,可是却忘了那个在庆国最黑暗的监察院之中,任命副院长的范闲。
所以范闲不想折煞他的幻想,选择了躲避。
范闲躲避了陶徐,却没有躲避这件事情,此时的范闲并不是在原地等待着什么,而是已经着手开始对付面前的事情,范闲是一个反其道而行之的人,他不会害怕什么庆国和西胡的交手,在他动手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对策,况且,此时的范闲才明白了陛下的用意。
正如沈老板所说的那样,这七八年内库从北齐运往儋州城的三条线路之中,走西胡的这一条,频频被劫,但是庆国的皇帝陛下并没有直接决断这条路,是范闲一直没有想明白的事情,也就是在范闲准备对付西胡人的时候,他才恍然大悟。
这件事情还要从绣玉堂那时候的私军说起。
在遇到五千私军之后的范闲,第一时间并没有任何的决断,而在此之前,范闲也曾考虑过私军的编制问题,一来是监察院位置不可能养得起这么多的军队,二来是五千人说是进驻范府,估计还没等人到就被京都守备军以谋反的罪名杀个干干净净的了,所以范闲也明白,不能随意对待这个私军。
私军的敏感性非常的强大,稍有不慎,范闲就会被扣上谋反的罪名,这个帽子如若是扣上了,二皇子和信阳的那个疯女人估计都得跳起来往范闲的身上泼脏水,所以他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处理私军的问题,要慎重慎重再慎重。
想来想去范闲根本没有任何解决的好办法,便听从陈萍萍的建议,一纸密函把难题交给了皇帝陛下,并且直接在文中说的明明白白,这就是绣玉堂下方的私军,军令是和信阳方面有关系的。
而皇帝的答复并没有和范闲一样明确和简单易懂,皇帝的答复,是金盔金甲。
范闲不知道到底是啥意思,这老头在迷信里面还和自己整花活,所以就不懂了,只能暂且将私军安置之后,北上调查。
调查到了现在的范闲,也明白了发生什么事情,所以在前些日子里面经由邓子非沟通了在南庆和北齐交界处的私军统领,也就是当日助范闲在绣玉堂地下查案的吴涯,将队伍直接调入了前往西胡的路途。
五千私军听起来不多,但是他们的装备非常的精良,甚至一人都有三匹马,光是他们的粮草,都够一直吃,吃一年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