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二人之间的矛盾摆在了台面上。“王相可能误会了,此事,绝非寇某主谋。寇某甚至,事先都不知情。寇某之所以瞒着王相,乃是为了以备不测!”
“你还狡辩?如果不是你的主谋,何人能调动起如此大的力量,直接颠覆一国?!”王旦先入为主,才不相信,寇准真的事先不知情?声音立刻又提高了好几度。
“王相可是要入宫面见官家?”寇准四下看了看,再度笑着摇头,“有些话,不宜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具体此事的来龙去脉,寇某会在官家面前,给王相一个交代。此外……”
顿了顿,他再度轻轻向王旦拱手,“敢让王相知晓,寇某瞒着王相,并非存心怠慢。而是准备万一事败,寇某自当去岭南走一遭!届时,好让王相以局外人身份,出马收拾残局!”
“你准备贬谪岭南?”王旦的脸色,比先前听到李德昭献舆图和户籍册子还要震惊,追问的话脱口而出。
“嗯!”寇准笑了笑,轻轻点头,“所以,寇某从那日起,就开始骑马上朝。为的就是提前熟悉一下,不至于到了没路的地方,只能靠双脚。”
“你——”王旦忽然说不出话了,心中的怒气瞬间消失了个七七八八。
以他的经验和智力,当然能分辩得出,寇准的话是真是假。
大宋轻易不杀士大夫,只要后者不犯下谋反之罪,顶多也是贬谪岭南。(注:前提是的混入士大夫阶层,普通人还是算了。)
当朝几个重臣,吕端年纪已老到不能上朝,王钦若出镇京东东路,张齐贤成功乞骸骨回了家,如果寇准也离开,可供官家朝夕垂询的,就只剩下了他和毕士安两人了。
而根据王旦自己观察,毕士安最近每次廷议,都在催促官家早点回应李德明的请封,切莫节外生枝。很显然,毕士安和他一样,被寇准蒙在了鼓里。
如此算来,寇准真实想法,就呼之欲出了。
他准备独自一人,扛下所有责任。事成,大宋西北,至少能得到十年安宁。
事败,他被推出去谢罪,平息李继明的怒火,大宋也不至于立刻与夏州兵戎相见,而朝廷的动荡,也不至于过于强烈!
“敢教王相知晓,夏州最近发生之事,与寇某所持理念格格不入。寇某一直坚持,不能将国事寄托于一场赌博!”稍微给了王旦一些反应时间,寇准笑着继续解释,“然而,当时箭已离弦,不可追回。寇某就只好,先上奏官家,然后准备将此事一个人担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