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缕金铸刻的方式篆上去。
这种三元合金的优点是熔点低,熔融后流动性好,凝固时收缩小,铸成的活字字面饱满清晰。
最重要的,是物美价廉,经济实惠!
对于李重俊的选择,众人没有异议,都赞同李重俊的选择。
接下来,便是关于孩子学习问题。
在这个年代,孩子十岁就要帮家里干农活,不可能有大把时间,浪费在读书上。
主要还是家里负担不起学杂费等,农忙的时候,又缺人手,半大点的孩子自然也不会放过。
“圣上,那孩童入学年纪,臣觉得三岁便可入学,学个三年五载即可,成绩优秀者,可以允许其科举!”
礼部尚书行礼道。
这样一来,就可以避免影响到耕种问题,又可以给天下人扫盲,实在是一举两得。
“三岁的年纪还太小,就定为五岁入学,九年教育制!”
“九年读完,可以进行一次考试,成绩优秀者,可入国子监!”
李重俊决定照办后世的九年义务教育!
“这样会不会耽误耕种?”
礼部尚书说道。
“不用担心,可以避开农忙时,在农闲时入学,接受文化教育,就像府兵制一样,忙时耕种,闲时读书!”
李重俊道,这根本不是什么问题。
接着众人敲定细节,决定先在雍州各县,先展开扫盲教育,看看情况再做下一步动作。
细节敲定好后,便颁布诏令,在雍州开办学堂,一半经费由朝廷支出,另一半经费由当地衙门支出。
……
李重俊的政令一发,长安街头各处,都有人在议论,有关朝廷开办教育问题。
“听说了吗?朝廷出钱,让我们这些平民家的孩子,跟地主家的孩子,一同进入学堂学习。”
“是呀!说不定以后我们这些平民家的孩子,也能考上功名,从此光宗耀祖。”
“这不就等于鸡窝里飞出了金凤凰?可是,那帮地主、贵族之家的娃儿,肯跟我们的穷小子一块读书吗?进了学堂会不会被欺负?”
“贵族家的孩子,肯定不会跟我们的孩子一同入学,他们有自己的家族学堂,也就地主家、商人家的孩子会跟我们的孩子一块上学。”
对于李重俊的诏令,平民自然是皆大欢喜,都希望自己家的孩子能够入学堂。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钰泓 作品《签到大唐:开局造反当皇帝》第149章 九年义务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