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点:
1.“汉字”和“汉语”虽然互为一体,但实际上,如果从其基本属性上来分的话,却是两样东西,许多人会将其弄混,一旦弄混,许多理解就会出现偏差。
2.书友对于“繁体汉字拥有极强独立性”这个观点的置疑。
怎么说呢,或许我们之间对这句话的理解有所不同,
但凡是象形文字和象意文字,每个字体都是具有足够的信息量的,可以单独拿出来传达某个事务或者行为的释义。
所以在我以为,当几乎每一个字都可以具象到一条完整信息的时候,它就是一个“内容独立体”,因此,我说汉字拥有极强的独立性,我个人觉得没问题。
为此,我今天再次通过远程视频,让家里人给我翻开那本厚厚的辞海,对立面每个字的解释和由来随即地看了两页,愈加坚定了我这个认知,
或许书友们也可以在有空的时候翻翻辞海或者字典,到时候对汉字,尤其是繁体汉字,肯定会自己的一番感悟。
3.对于我说的“汉字两个字一组合,就能呈现诡异的完整逻辑性,编程的便捷性和蕴含的信息量远远超过英文代码”,书友表示不认可。
由于里面涉及到好几个问题,我不太清楚究竟是哪里不认可,但还是简单解答一下。
a.首先,我国曾经计划用汉语来开发编程代码,这个事我很负责地告诉你,是真的!虽然不知道现在是什么情况,但在当初,确有其事。
b.“两个汉字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完整的逻辑性”,这句话我承认说的太过绝对,如果换成“大部分汉字,只要两到四个组合在一起,就能产生相对完整的逻辑性”,也许更适合一点。
我一位做了十多年翻译的朋友曾经说过,或许英语在“句法”上目前比汉字更有逻辑性,这也是许多人觉得英语“表述精准度”占优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词法”上英语的逻辑性却离着汉字差了一截。
原因很简单,就拿我们汉语水平严重退化的当下来讲,一个普通人,只要熟练掌握了3000个汉字,就能撰写世界上99.99%的学术论文,平日的人际交往,只要一千六百多个汉字就够用;而英文呢,即便是用于最普通的生活交际,少于6000个单词的储备,就会出现沟通障碍,更别说撰写学术论文了,不然你以为英语逐渐增加到十万多个单词是为了什么?
所以……
你觉得凭借3000个常用汉字就能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