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史中丞裴纯在荥阳经营数十年,虽然已经调入京城,但河东裴氏在荥阳也有着很深的根基。
这两家此时参与到这件事中,应该就是为了让荥阳乱起来,最好能使荥阳城被攻破。
若能如此,李峻乃至整个荥阳军都会被打散,荥阳郡也必将改弦更张,另属新主。至于是王家还是裴家掌辖荥阳郡,应该只是商榷中的小事。
对于这种事情,郭诵稍作思忖也就会想个通透。
既然想到了,就要把事情做好。
在杀人的时间上,郭诵觉得没有初一和十五的要求,杀这样的人,每天都是个良辰吉日。
一刀砍掉了傅庆的头颅后,郭诵对季弘吩咐道:“你现在就去王府与裴府,将两府中人尽数斩...捉拿,若有人反抗,皆按叛逆之罪诛杀。”
依照郭诵最内心的想法,尽数捉拿是不存在的,尽数剿杀才是最理所应当的做法。
若论本心,郭诵与李峻属于不同时代的人,在心性与观念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
不过,郭诵一直跟在李峻的身边,无论是原主还是如今的李峻,他从未离开过。
在向李峻学习的过程中,郭诵转变了一些固有的思维,至少在心性上与李峻趋于相同。
杀该杀之人,这是李峻所遵循的原则,这也是人与“畜生”最根本的区别。
这个道理郭诵也在遵循,即便内心深处的愤怒让他想要杀光王裴两府的人,但他还是将这种欲望压制了下去,守住了为人的最后底线。
季弘看到了郭诵的转变,就算郭诵说出了斩杀二字,他也不会有半分的犹豫。
军令便是如此,军令之下没有仁慈可言,而仁慈对军伍之人来说才是最致命的。
荥阳城内,这场由妖道李弘所煽动的叛乱,准确地说应该称之为暴乱,在实力不对等的状态下被平息了。
在这场祸乱中,众多的无辜百姓惨死在暴徒的恶行下,也有近千名受到蛊惑的信徒被官兵剿杀。
一时间,繁华喧闹的荥阳城有了肃杀之气,城中的百姓不仅被城内的血腥惊得惶惶不安,更是对城外的来袭之兵忧心忡忡。
然而,虽然荥阳城墙上的军卒备战凛然,但毕竟没有听到城外起兵战之音,百姓们的心稍稍能安稳些,只是都留在了家中,减少了不必要的外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