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话,在知道这句话之前,他不会说,在知道之后,他更不会说。因为他不需要、不喜欢,也因为他能看破这句话包含的恶意,并主动拒绝使用恶意。
“人善被人欺,越善良的人越容易受伤。”
杨树雨刚听到这句话,就认为这句话是错的:“暗”覆盖全世界,给了人们渐近线和渐近域。最容易受到欺负、受到伤害的人不是力量最弱的人,而是力量弱但野心大的人。从另一个角度看,那些罪大恶极的人,没有得到最强的力量。没有力量做支撑,他们还怎么欺负人?
但是,在第三个遗憾世界里的慕正光是从第二个过渡世界里带过来的,他没有渐近线和渐近域,他失去了最有力的证据。去掉渐近线和渐近域,他还有办法反驳吗?
杨树雨的担心是多余的。
慕正光只听到前五个字,就感到一阵恶心:人善被人欺,这是事实吗?这个世界上有几十亿人,哪个人不被人欺负?人善被人欺,人恶也被人欺,一个人是否被欺负,与善恶无关。一个人被欺负的概率是高是低,也与善恶无关。
就好比有些人天天嚷嚷着“把良心丢掉,能赚更多的钱”,其实这也是一厢情愿。丢掉良心的人数不胜数,但是真正赚到钱的人不多。他们把自己的良心看得一文不值,随时准备丢掉,但他们却指望着用这份根本不存在的良心换取高昂的报酬。这种丑陋的幻想,诞生于丑陋的心!
“人善被人欺”固然不是丑陋的幻想,但这句话给人带来的伤害也不容小觑。把自己遭受的痛苦归咎于善,这种想法已然偏离了善的本质。
“越善良的人越容易受伤”,这句话就更是错得离谱了,因为它明确指出“善良”和“受伤”的关系。说这句话的人是想引导别人不要做善良的人吗?难道不善良就不会受伤吗?不可能!
而且,在某些特殊的语境下,这句话还有另一层含义:越容易受伤的人越善良。正如同“没有收获一定是因为不努力”,通常人们不会直白地说出这句话,但他们想表达的意思、想让别人领会到的意思,就是如此。
在杨树雨看来很难解决的问题,在慕正光那里,不被视为问题。
慕正光回想往事,他曾经受到过伤害,甚至曾经因为善良而受到过伤害,但世间所有人都会受伤。为善良受伤,总比为邪恶受伤要好。
崔匀清也没有对善与伤抱太大期望:慕正光的家庭不贫穷,他的学习成绩不差,他的身高、长相都不错,在这种环境下,他受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