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杂七杂八的福利,折色过后少说也有四十贯钱。
这样昂贵的先生钱,哪怕是集中一村一镇的财富,也雇佣不起几个先生。
如果朝廷不把钱投入到地方上去,那普通百姓的就学环境只会更差。
老朱的话,被朱高炽他们三人听了进去,只是他们的表现,却没能让他喜欢。
虽然眼下朱高煦不在,但以他对那小子的认知,那小子听了自己的话,肯定能说出一些新奇的点子。
可惜了
朱元璋眺望北方,没有继续说下去。
或许他并不知道,他所想念的那小子,此刻正在忙着帮大明朝开疆拓土呢
“殿下,前面就是奥里迷地面!”
六月初十的同一天,伴随着孟章的声音出现,在老朱忙着教育三个孙子的时候,朱高煦正在松花江上乘风破浪。
十余艘马船在三艘战船的带路下顺江而下,桅杆上是迎风招展的渤海旌旗。
一艘战船的船头,朱高煦一手扶着船舷,一手抓着腰间铁锏,沉稳的脸上能够看出嘴角的那一丝笑意。
在他身旁站着孟章与徐晟,前者不用多说,后者则是与崔均一样,是南京城各卫投效而来,并与朱高煦一路北上的兄弟。
徐晟毕竟一根筋,打仗勇猛,所以让他和沉稳的孟章配合是朱高煦早就想好的事情。
这次北征阿台外兰,朱高煦从五月初二出发,一路设置水驿,一路北上。
由于老朱又调了两个千户北上,所以这次出兵,朱高煦动用了比原计划要多的兵马。
这次北征,他带了二百甲骑,三百轻骑和两千步卒。
加上操持战船的六百船工,钟匠王元等一百各类工匠,合计三千二百人。
他带这么多人,自然不是都要用在攻打阿台外兰上,而是在不少人在半路放下,让他们修建水驿。
水驿也就是水道驿站,从吉林城到忽喇温这两千里水路上,六城之地尚且不需要修建水驿,但从撒叉河口开始,朱高煦就每隔五十里放下一小旗兵马,并带大军在合适的地方为小旗修建水驿。
从撒叉河口到忽喇温城,差不多是一千五百里水路,因此朱高煦准备放下三十个小旗,也就是三百人来修建水驿。
至于他自己,他只需要带着二千二百兵马,就足够击垮阿台外兰了,毕竟阿台外兰充其量也就是一个盗寇的水平罢了。
在他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