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他中举人的时间更提早了一些,这是新法给新一代士子带来的最大利好。
他对自己的把握不是很大,所以准备提前去京城,多请教一些人。
但四川的赵贞吉却很有把握。
因为虽然七年前他就名列四川乡试第四,但在杨廷和致仕回乡后他去拜谒时,杨廷和给了他很高的评价,也对他有了新的建议。
“将为社稷器,吾儿慎弗逮也。”
有杨廷和的评价,有听从杨廷和继续研习新学的六年沉淀,赵贞吉仍旧在四川潜心苦读,并不急着进京。
他的祖上做过南宋丞相,他的志向和目标,同样是如今出现的总理国务大臣。
厚积薄发,赵贞吉相信杨廷和的判断:新法初期朝廷缺乏深刻理解新法和新学的阶段已经过去了,一飞冲天的机会越来越少。如今朝堂上的格局,也带来了新的年资秩序。嘉靖八年的那一批,和唐顺之他们相隔太近了
所以隔了两界,嘉靖十四年,会是最适合赵贞吉进入皇帝视野的一年。
他要以更强的姿态进入皇帝的视野!
此时,早已进入皇帝视野的海瑞在京城已经不知被抛过来多少橄榄枝,但他谨听着皇帝的教诲,安心学习。
他感受得到皇帝对他的期待,君父恩重如此,海瑞很担心自己有负圣望。
天资有限,就要努力,更要守心。
在广西梧州,广西总兵官的家里,戚景通匆匆回家,身上还穿着甲。
“父亲!”与原先不同,戚继光已经九岁了。
“你祖母安好?”
“回父亲的话,祖母身子很好,就是常常惦记老家。”
戚景通点了点头。
从张孚敬到山东开始,戚景通就有了不一样的官途。
他自知天资并不算好,故虽然命途更改,有了一子之后仍旧命名为继光。
昔年,戚家是因祖上戚祥得太祖之恩,才有世袭登州卫指挥佥事的光荣。皇帝昔年南巡时特地问起过戚景通,这件事张孚敬对他说过。
而后来调任广西总兵官,成了一方重将,此前去京城参加那军改会议时,皇帝私下里还问了问他儿子的近况。
广西事务繁多,交趾献回了三府之地,藤峡盗乱的隐患仍在,戚景通一直忙得不可开交。对于皇帝的关心,他也只认为那是皇帝对他释放的客套善意罢了。
但是对于儿子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