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顺之主持着礼仪,在北面,一字排开了十组虎蹲炮。
他们百余步开外,是另一个空旷的场地,上面鞑虏首级堆积如山。
“轰!”
炮响声传到宣府城西,老百姓们慌张了一下,自有人在那维持秩序喊道:“不必慌张,此礼曰鸣炮,轰击鞑子首级,告慰将卒英灵!”
连续不断的十组炮响后,那边的人又用铁锹等收拢了一下被炸开的头颅,随后便是一把火点了。
望着那边的熊熊烈火,郭勋当先大喊道:“陛下万岁!大明万胜!”
声震于野,数声之后才静下来。
“默哀!肃立噤声一刻,追思同袍!”
于是接下来只有北面火堆里的声音,北风带来难闻的气息。
这一战,宣大三处主要战场,明军战死者总计一万四千有余,歼敌则只是总计不到八千。
安静的一刻钟里,只有腊月里的北风吹拂着山林,还有一旁洋河水流淌的声音。
“敬旗!敬大明国旗、军旗、捐躯大将将旗!”
木台之上,大明三辰旗和军旗居中,左右是各路战死的、在之前有资格拥有自己旗帜的将旗。
李瑾之子李源红着眼睛,看着那面旗。
这面旗是新制的,不只是一个李字,现在多了赤城二字。他爹用命,给他换来了一个赤城伯的爵位。等他长大,就能袭封。
李全礼抬手捏了捏他的肩膀:“你父亲是个好汉子!到京城后,我会代他抚养好你兄弟二人。”
李源还有个弟弟,只有六岁,他留在大同。
李全礼并不了解李瑾,可他忘不了李瑾最后被抬到他面前,说出最后一句话的样子。
不巧的是,李全礼的亲祖父,第四代襄城伯,也叫李瑾。
“圣谕!众将卒见驾,共聆圣训!”
“参见陛下!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将士平身!”
朱厚熜走到了大明国旗之前,陆炳也举着那大纛,却丢到了前方的木台下。
低头看着那大纛,朱厚熜沉默了一会,随后抬高了一些眼神,看向台下将卒。
“七十八年前,鞑子在宣府擒走了英宗。今年,你们杀敌近万,阵斩北元大汗!朕感谢你们奋勇杀敌,扬我大明国威!”
一个简单的对比,引来的是山呼海啸一般的“大明万胜”和“陛下万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