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兵营,是可以采用更高规格来练军队的。总量加起来也只是数千,骑兵、鸳鸯阵兵、炮兵和枪兵、刀牌手配置好,他们也能成为宣大不容小觑的一支机动增援力量。
“宣大此后必定连年遇敌,且战且练。”朱厚熜期待地看着王守仁、唐顺之,“你们都是长于兵法韬略之人,大同那边还有俞大猷师徒二人。再有武定侯、榆林伯二人,朕就将宣大托付给你们了。”
傅铎终于醒转,对他及时赶到战场咬住鞑子断后的兵力、调派宣府北路诸军沿边墙堵截的功劳,朱厚熜已经定了下来对他叙功封伯。
至于这一战的首功,大家公论只怕要落到王守仁头上,尽管他在最后落汗沟之战时不曾赶到战场。
整个最后的战局形成,是王守仁促成的。他不仅稳住了蓟州,还让朱麒听话地走来走去,先去了三屯营,又赶回宣府夺回了龙门所,最后更是冒着被皇帝责罚的危险让朱麒“违令”从龙门所前往镇安堡驰援。
如果没有朱麒带着那么多人及时赶到,面对博迪死后那么多敌骑的疯狂反扑或突围,明军无法在落汗沟歼敌那么多。
王守仁在宸濠之乱后,朱厚熜重用了他代替杨一清参预国策。他那新建伯,在王守仁于湖光之乱时守好了江西便因功定了下来。
这一次,王守仁将升侯,李全礼的襄城伯也将升侯、只是仍旧降等袭替,而朱麒与郭勋一样下一代不降等。
次日,宣府城西,这一次宣府、大同、京营诸多立功将士代表,包括落汗沟一战中伤势较轻的人一清早就等候在了那里。
包正川带了两队鸳鸯阵兵,激动地站在那。他们的战绩已经传到宣府,陌刀长戟和方盾,让他们成为人群中极为引人注目的一队。
落汗沟之战中伤势较轻的那些将卒,有些烧伤还裹着布,有些头发胡须都缺了一些。
严春生自然也在其列,身后不知多少人都在指着他细声议论着。
李全礼身边,是李瑾刚九岁的儿子李源,披麻戴孝。
郭勋、朱麒同样站于台下。
在皇帝御驾已经抵达的通传声后,这处平坦的地方安静了下来。在东面,不知多少宣府当地的百姓出了城门,远远眺望着这边。
朱厚熜登上了临时的木台,身后,其他人举着大明三辰旗和军旗、举着李瑾的将旗,陆炳则举着那个残破的博迪大纛汗旗。
“祭礼!鸣炮百响,慰我大明捐躯将卒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