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更快一些。
“在要戒备海盗,不如等秋后天气转冷,风也往东吹了,海盗们不会来,再出兵罢!”
诸多巡司都是这样建议的,虽然收到了公文,但准备出发的速度很缓慢,拖也要拖一两个月再走,而这在此也是很常见的,这毕竟是个官员赴任能在路上走两三年,譬如出发去辽东公干,还能抽出一年间顺回一趟广西老家的年代。拖到秋后这属于正常程度的拖延,就连上官只怕也不会怎么见怪的。甚至都司估计也只是做做姿态而已,没见发往各巡司的公文也是有气无力,没有粘鸡毛吗?
如果没有特殊变故的话,前往衢县和江县的援兵应该至少要花三个月才能集结,当然集结下来之后,配合周边的州县,要把买活军打回老家还是不难的,这两座县城都无险可守,城墙也不高,被团团围住的话,支撑不了多久。不过买活军也不会受到什么大的损伤,因为他们可以撤退回福建道,而福建道是绝不欢迎浙江道的军队入境,帮助他们平叛的。
——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变故的话,这件事大概就是这么处理了,不管出门在外的衢县人是多么的惶急,这反正也不干大人们的事,但浙江镇守监王知礼是个不知趣的人,他上窜下跳,不断胁逼都司、布政收复衢州,很多人都传言这是因为买活军居然绑架了王大珰麾下的干将,让他很丢了一次人的缘故。而且由于衢县县令这个废物竟不能营救国家重臣,王大珰合理怀疑他是西林党,正预备九千岁参他一本,让他的余生都在诏狱度过。
消息很快传到了龙行县,这个县令在本省的好友都他写信,催促他快些设避祸,厂卫的诏狱那可是大名鼎鼎,令人闻之色变,而得罪了阉党的后果几乎和得罪了西林党一样严重,由于阉党在当权,惩罚会来得很快,如果不赶快辞官或是贿赂王大珰,很可能要落得个家破人亡、妻离子散。
据说衢县县令接信之后,呆了半日,随后在众人苦劝之下,坚持要单枪匹马前去收回衢县,营救黄大人,‘王大珰一个交代!’,当真是自己带了两头骡子,从官道上直冲出去,踏上了去衢县的驿道。从此后再也没有人到他的消息了——以买活军的凶威来说,当无幸理,报个‘殉国’应当是没有什么题的。
由于王大珰可以直通九千岁,他的话在浙江官场是很有量的,在他不断的催促下,浙江道官场不情不愿地稍微加快了一丝运转速度,正当信们从武林驶出,手上举着鸡毛信往沿海各巡司出发的候,王大珰派出的厂卫探子也陆续从各地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