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穷得揭不开锅了,还为了这点子骨气,不肯受嗟来之食,又是何苦?
他朝长随点点头,那长随忙去了,过了一会儿将少年带了上来,两人在马车上,面对面地坐下,沈春鸿没时间和铁福安兜圈子,直言道,“不瞒你说,是四殿下让我来的,说,自行车厂横竖也招人,你乃是名门之后,如今落难,能拉你一把,便拉一把,不过,在此之前,我要知道你是怎么想的。”
四殿下是没把这些当一回事,但沈春鸿却不能让四殿下白做了好人。
沈春鸿的一番话,对铁福安来说,无疑是一根救命的稻草,他眼中重新焕发出了光亮,不解地问道,“为何?我爹他昔日那般对待燕军。”
昔日,抗燕大军中,他爹和盛庸算是出力最多,声望最大的,无他,燕军一路所向披靡,唯独在济南稍微受挫,即便如此,也胜出其他人太多,给朝廷带来过那么一点微妙的希望。
沈春鸿略沉思,道,“那时候,各为其主,你爹也好,还是盛庸也罢,均是朝廷命官,食君之禄,忠君之事,皇上也曾说过,他不恨那些忠于建文帝之臣,只恨那些在建文帝面前进谗言,改祖制,坏国事之辈,皇上连方孝孺都不愿计较,就别说你爹和盛庸了。”
铁福安的泪水哗然而下,他抽泣得不行。
沈春鸿瞧着这少年坚硬的脊背,道,“任何事情,总是要付出代价的,将来史书上,必然会记下你爹忠臣的一笔,自古以来,成就名声都需要付出惨重的代价,殉节的人固然死了,最可怜的一向都是他们的家人,用四皇子殿下的话说,何其无辜!”
邀名的人,无疑是世上最自私之辈。
铁福安深有感触,他的泪水如同决堤的水,到底只是十六岁的少年,哭得不能自已,缓缓起身,又缓缓落下双膝,沈春鸿一把拉住了他,“男儿膝下有黄金,且,愿意搭救你一把的,并非是我,而是四殿下。”
铁福安道,“我这一生,怕是不可能有机会得见四皇子一面了,这一拜,就当是先生代替四皇子所受!”
“没有这个说法!”沈春鸿坚持将铁福安拉起来,“连四皇子都说了,你乃名门之后。”
铁福安嗤笑一声,“先生以后,不必再说这话了,四皇子一语中的,自古以来,名声之所以比性命还重,因为,所有的名声都是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
今日,若非皇上宽厚大量,铁福安难以想象,铁家将遭受怎样的覆巢之灾。
有时候,铁福安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星月长江 作品《大明:我,朱棣第四子》第200章 名臣之后再无名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