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经营还要他吾日三省吾身,不断的反思过去,总结经验。
正所谓,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心,行精进勇勐之事。
“师父,那个电视台的来了,说要做一个专访。”夏国祥过来,打断了张俊平的沉思。
“做专访?请他们进来。”张俊平说着也站了起来。
陆昭德带着一行人走进办公室。
“经理!这是央视的记者杨记者,这位是摄影师孙师傅········”
从斗罗开始的浪人
“欢迎,欢迎央视的诸位领导位临指导工作。”张俊平笑着和杨记者一行人,一一握手。
“张经理,您好!
我们听说咱们艺术品公司计划在欧洲组织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巡回展,所以准备做一个专访,不知道您方便不方便?”
杨记者是一位二十多岁的少妇,打扮的很干练,说话也是很直接。
“专访没有问题,只是我就不出面了,由我们艺术品公司的书记吴新平吴老出名吧。
吴老不仅是我们公司的书记,还是全国着名的书画艺术家,师承齐白石大师。
你们可以好好的采访一下他!”张俊平笑着建议道。
这个专访,其实并不是央视主动来做的,而是通过新闻出版局协调,搞的一个纪录片性质的访谈。
“这个·······”
杨记者被张俊平的话给弄的愣住了,她干记者也有七八年了,全国的大型工厂基本上都去过,见惯了,为了能够在镜头前面露一面,使劲各种办法的人。
像这种把露面的机会往外推的,还真少见。
“杨记者,能把你们的专访提纲给我看一下吗?”张俊平根本不给杨记者说话的机会,又直接开口索要提纲。
采访提纲,其实就是专访会涉及那些内容,会提什么样的问题,这些都会提前罗列出来,采访人和被采访人提前做好沟通。
不列提纲,直接随机提问,那不是采访,那叫坑人。
这个并不是造假,而是为了规避风险,避免说错话。
为什么那么多政府官员,对那种突然上门的采访深恶痛绝,就是担心说错话。
在摄像机前面说错话,那可是要命的事情。
“好的!这是我们的提纲,张经理给审核一下。”
“审核不敢,我就是学习一下。”张俊平谦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