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安县城东,一处俭朴洁净的院内。
一群年约七八岁的童子们,正在齐声诵书。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一名身着青衣,头戴唐巾的少年,正背着双手,看着童子们读书。
院外,戴朝指着那位少年低声道:“公子,那位便是杨士奇了!”
“哦?”朱桢扭头看去,那人年纪与自己相仿,只是相貌上,不及自己俊朗。
“果真是十五岁就当教书先生了?”朱桢一脸激赞道:“明史诚不欺我!”
很快,他们几人在外头交头接耳的样子,被那位叫杨士奇的少年教书先生发现。
他走出屋舍,来到院外,朝着朱桢等人拱手道:
“此处乃陈村村塾,几位可是寻人?”
“没错!”朱桢看着对方双眼神光外放,当即肯定道:“咱们就是来找你的?”
“在下?”杨士奇指了指自己的鼻子,一脸疑惑道:
“在下听几位不是本地口音,来寻在下又是为何?”
“呵呵,”朱桢没有回答对方,而是话锋一转道:“请问先生是否姓杨,名士奇?”
“咦?”杨士奇顿时一愣,盯着朱桢道:“兄台认识在下?”
“没错,鄙人认识先生很久了!”朱桢断然答道。
可不是嘛,他上一世熟读明史,对三杨之一的杨士奇,不要太熟悉了。
“可,可,可在下却不认识兄台啊?”杨士奇有些懵毕了。
他见朱桢衣着华贵,举手抬足间颇有气势,十分确定不认识对方。
朱桢也不跟对方藏着掖着,从腰间掏出一物,拍在杨士奇手上道:
“鄙人欲邀杨先生去做一番大事业,不知道杨先生愿意不愿意!”
杨士奇低头一看,竟然是楚王金牌。
不过他却丝毫没有惊慌,颇为震惊的将金牌仔细查看一番,又抬头打量了一番朱桢。
杨士奇将金牌递还到朱桢手上,好奇问道:
“听闻殿下随军南征,怎么来到咱们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来了?”
“哦?先是也只本王随军南下了?”这点倒让朱桢没想到。
“呵呵,书生不出门,可知天下事!”杨士奇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