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赶往去世医生老父亲家的路上,郑田野对虹光说:“虹光啊,你的非典报道搞得不错,就是有时候有点儿过头,要注意社会影响。”
虹光说:“我会注意的,我只是如实报道,没想那么多,可不知不觉的老是被感动。”
郑田野赞赏地点点头,说:“好啊,在这些非典肆虐的日子里,你和晓晓一个在医疗第一线,一个在新闻第一线,这才叫比翼双飞呢!”
郑晓华听了郑田野的话,心里觉得别扭,不知自己这是怎么了,又不好说什么,索性闭上眼睛补起觉来。
郑田野看着被踩瘪的车顶问虹光:“你这车顶棚是怎么回事呀?”
虹光告诉郑田野说:“铁路小区被封控那天,我去采访,站在车顶上拍摄时踩的,一直抽不出时间去修。”
郑田野说:“我看这样挺好,等非典过后,我们建一座非典博物馆,这辆车也可以做一件文物了!”
虹光赞成地说:“伯父,您的想法太棒了,我支持您,把这辆车捐了!”
从去世医生的老父亲家里出来,三个人心情很沉重,郑田野没让虹光送,打了辆出租车自己回家了。
虹光开着瘪壳车送郑晓华去单位。一路上,说起刚才的采访,两个人都很感动。
虹光问晓华:“你怎么想起搬出你老爸执行这么艰巨的任务?这种事找你妈出面才对。”
晓华反问道:“怎么,我爸表现不好吗?”
虹光连忙说:“正相反,棒极了!”
郑晓华说:“我真见不得那种场面,让人受不了。”
虹光接过她的话说:“谁说不是呢?我要不是扛着摄像机,真想给老人跪下当儿子。”
“我爸也陪着老人流了不少眼泪。”郑晓华回想着当时的情景,她这是第一次看见老爸流泪,没想到他还这么有感情,她还一直以为老爸是一个冷酷无情的官僚呢。
虹光感慨地说:“最可怜的是老人的孙子,刚8岁,才上小学。”
“他爸、妈走了,以后的日子可怎么办?”郑晓华忧心忡忡,叹了口气。
“特别是老人最后说那句话,更让人难过……”虹光回想起老人说的话。也有同感。
“老人说,我只盼着老天爷再让我活10年,把孩子拉扯成人,好对他父母有个交代……”郑晓华重复着老人的话,几乎说不下去了。
“可是老人已经八十多岁了,身体也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