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以道为镜
“有”是看得见的物质世界,“无”是无边无际的宇宙整体与起源。人类的生存环境表现为“有”,而心灵和爱则表现为“无”。我们学习经典,就是在“无”上下功夫,注重神性品质的软实力建设。人生中,只有感恩生活的“有”,并重视心灵的“无”,才能让生命更幸福。而很多人只顾着去忙外在世界那一亩三分地的耕耘,却遗忘了内心世界万亩良田的开垦,那就是舍本逐末了!
规律之说
第十一章有无相对中有三条规律:
规律一:只有保持心灵的“无”,才能装入最具价值的“有”。
规律二:修“无”就是放下自己,无我才能得大自在。
规律三:心中留有足够的空间,能力才能发挥真正的作用。
问道心得
在本章中老子提出了“有之利,无之用”定律,告诉我们:有无是道的一体两面,人生要重视“有”,但更要重视“无”。因为,空无是人生的最高境界——空杯才能装水,空房才能住人;只有让自己的心达到“无”的广大境界,才能有空间容人容物,才能造就大自在、大圆满的人生。
“无”是一个超越小我狭隘的大空间、大格局,而决定一个人到底能走多远的关键因素却正是这份胸怀和格局。人只有学会放下拥有的,才能去把握新机会、进行新创造,这就是事物的道性。
因此,当我们成为自己无形的环境之时,我们就是道,我们就是在把芬芳给予这个世界,而整个宇宙也将透过我们送来爱的祝福!只有虚心,才能有所得;只有虚怀若谷,才可以如海纳百川般地获得持续成长——说实话,“无”要比“有”的作用妙得多!
生命的自在圆满不是把自己凌驾于万物和别人之上,而是放空心灵,与世间万物相沟通,与大众相交融,这才是天长地久的奥秘!我们与每个人的关系,都反应出我们与自己的关系;我们遭遇到的所有问题,就是我们内在要解决的问题。所以,接受自己的不足,是爱的开始;把仇恨变成谅解,是“无”的大格局!当您把知足、感恩、善解、包容这四味药调和在一处时,就是一帖专门治理“是是非非”的良方。
缆镇语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