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门。
通行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帛书本: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
通行本: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大义:天道(宇宙、世界运行变化的底层逻辑)是可以用言语表达的。
但是,天道并不是一个简单机械的规律,它是按照一个复杂模型处于不断运行变化中的,并不是人们所误解的永恒不变。如同人类要认识一个新事物,最快捷、26有效的方式总是首先要去抽象命名它,任何事物都是可以去简单命名的,但是,所有的命名其实都是对事物的简单化、概念化处理,这样,势必会丢失事物的许多属性、内涵或外延,所以,看待这个事物的角度不同时,又或者该事物发生了变化后,可能当初对它的命名也就该发生变化了,这样,关于它的命名也就不该是恒定的。
因此,它又反证了“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因为道是处于不断运行变化中的,所以,为了更快捷地认识它,只能勉强以“道”来命名它。
阐述:这句话如果按通行本道德经进行解释,是非常容易出现歧义的。
比如,“可以说出来的道,就不是永恒不变的道”,再有,“道可以说,但不是通常所说的道;名可以起,但不是通常所起的名”,意思完全相反的两种解释,从字面上看来,却各有各的道理,怎么办?!
好在还有帛书本,“道,可道也”,多了一个“也”字,可以明确这是一句判断句,因此,上述的后一种翻译是正确的。
但是,这种翻译多半是出自于初中语文老师之手(或者是水平相当的专家),为什么呢?因为它完全照着字面进行翻译,简洁是够简洁了,可道德经这么一本抉奥阐幽的哲学经典,这样的简单翻译其实已经严重偏离道德经的本义了。不像是一个哲人的警世之言,倒
像是一个乡间老太太饭后消食的絮叨。
粗略统计,古往今来,对于道德经的注释达到三千余家,里边不乏大哲鸿儒,高山仰止一般的存在。我之所以也敢参乎进来,当然并不是自认为高明,而是我觉得自己对于老子道德经的观察角度是异于旁人的,那就是我对于老子及其道德经的独特定位——这是一个窥破天机之人,留下的唯一着述。
这本经典里,或许藏有关于宇宙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