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姓李名耳,字聃,一字伯阳,或曰谥伯阳,春秋时期人,生卒年不详,籍贯也多有争议,普遍认为是陈国(后归楚)苦县,依据为史记老子韩非列传,书中明确提出老子为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老子是中国古代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和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和主要代表人物,与庄子并称“老庄”。在道教中被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
在唐朝,被追认为李姓始祖。曾被奉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老子思想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其思想核心是朴素的辩证法。
在政治上,老子主张无为而治、不言之教。在权术上,老子讲究物极必反之理。
在修身方面,老子是道家性命双修的始祖,讲究虚心实腹、不与人争的修持。
老子传世作品道德经(又称老子),是全球文字出版发行量最大的着作之一。
周灵王二十一年(鲁襄公二十二年、公元前551年),老子入周王室任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在被推荐入周室效力之前,老子跟随常枞(商容)学习知识。
周景王十年(鲁昭公七年、公元前535年),老子因受权贵排挤,被甘简公免去守藏室史之职,出游鲁国。在鲁国巷党主持友人葬礼,孔子助葬。
时孔丘十七岁,问礼于老聃。
周景王十五年(鲁昭公十二年、公元前530年),老子被甘平公召回仍任守4藏室史。
周景王十九年(鲁昭公十六年、公元前526年),二十六岁的孔子适周观光,拜访老子。
周敬王十九年(鲁定公九年、公元前501年),五十一岁的孔子南至老子故里向老子问学。
大约周敬王三十五年(鲁哀公十年、公元前485年),老子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
把守函谷关的长官尹喜很敬佩老子,听说他来到函谷关,非常高兴。可是当他知道老子要出关去云游,又觉得很可惜,就想设法留住老子。
于是,尹喜就对老子说:“先生想出关也可以,但是得留下一部着作。”老子听后,就在函谷关住了下来。几天后,他交给尹喜一篇五千字左右的着作,然后就骑着大青牛走了。这部着作就是后来传世的道德经。
相传老子长寿,大约于周元王五年(公元前471年)死于秦国,享年一百零一岁。
庄子养生主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