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接送雨伞,然而容易引起警惕心理。
“陈队,食用油刚刚传来消息!”
咔嚓。
兰峰打开投屏。
“我们已经追查到了当时给李伟送外卖的小哥。”
“根据他的描述,他实在滨江路36号,一家粮油店,拿到的食用油。”
“还有雨伞,但是下单的人没有通过软件联系他,而是通过电话直接让他过去接单的。”
“报酬也是现金,一百块。”
“我们已经勘察了粮油店附近,没有发现监控。”
“对方使用的电话号,是一次性的,只使用了那一次。”
“甚至,我们追查到了当时外卖小哥收取的100元纸币,没有发现上面有异常的指纹。”
“对方非常细致,纸币上的指纹,全部擦除,只有外卖小哥一个人的指纹。”
陈言对此,并不意外。
幕后的凶手,策划的时间不短。
甚至,应该不是一年两年都能够满足的。
首先是修鞋匠。
这个人,对李伟、陈萍萍、吴建国乃至吴建雄的住所附近,都非常熟悉。
尤其是对监控的布置,每一次都能找到监控的死角。
要知道,监控布置可不是一成不变的。
但是,对方竟然能够躲避所有监控,可见其熟悉程度。
可见其谋划的时间。
所以,食用油这方面,没有发现线索,是在陈言预料之内的。
目前,所有突进的线索中,还有两条没有反馈。
一个是举报李伟当年大炼活人的事情,兰峰的小组还没有发聩信息。
一个就是吴建国办公室中,能够有可能接触到他雨伞的人,还没有查出来。
这两点,陈言最重视的是第二点。
吴建国的雨伞,是所有四人雨伞中,唯一不是他亲自拿到手的。
而是养老院配发的。
这样一来,凶手不可能在养老院配发雨伞之前,做手脚。
除非他能准确将有问题的雨伞,配发给吴建国。
当然,这种可能性是有的。
比如,吴建国的办公室主任如果是凶手,那么,就完全有这个可能。
而剩下的一种可能,就是有人调包。
把吴建国办公室内,没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刹车很及时 作品《第一百次相亲当天,逮捕相亲对象》第173章 雪崩之时,没有一片雪花无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