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是不留余力,这才是我想不通的。”曹操对郭嘉的分析完全认可,但似乎还没有解决到他的核心困惑。
“若是我分析得没错,此事应该和华雄被斩,以及李傕战败之后,董卓的反应有关!”郭嘉开始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董卓出身西凉,进驻洛阳的时间并不长,对洛阳并无任何感情,他绝不会在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固守洛阳,极有可能会主动选择西迁,撤往长安,甚至退回凉州都有可能。”
“但他即使撤离洛阳,也必定不会舍得他现有的权势,必定会选择携帝一起西逃,甚至做出迁都的决定!”
“董卓在洛阳执政期间,我听闻他动经常鱼肉乡里,劫掠黎民。若是真的做出迁都决定,必定会对洛阳的黎民大肆抢掠,皇宫内的珍奇古玩也会被他一扫而空。”郭嘉清晰地分析董卓的心理。
“迁都加劫掠?这倒真有可能是董卓能做出的事。”曹操毕竟在洛阳和董卓接触了一段时间,对他的脾气性格也有一定的了解。
“韩涛曾在朝歌月旦评上被称作当世大贤,从镇压黄巾叛乱,到平定西北羌乱,他所表现出的对民众的利益看得很重。”
“当初他提议在北地建新城收编黄巾俘虏,为了收服羌族,更是动用了和亲和多种收服人心的方法。”
“一个如此仁义之人,看到董卓屠戮抢掠洛阳的民众,他还能做到置身事外,置之不理吗?”郭嘉随后又针对韩涛的性格做出了一番分析。
“所以,韩涛以出兵抵御联军作为交换,使董卓放弃了迁都的想法,并且承诺不再劫掠洛阳的民众。这就是他在此时出兵的原因!”郭嘉做出了自己最后的结论。
曹操听完郭嘉的分析,忍不住轻轻点头,并击掌赞叹:“奉孝与董卓、韩涛从不相识,却能对他们的性格特点掌握得如此清楚,更可据此做出如此精辟的分析判断,鬼才,真是鬼才!”
郭嘉谦虚地低头说道:“成大事者自然要清晰掌握敌我双方的情况,所谓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
曹操再次赞许地点头:“说得好,既然奉孝你能分析出韩涛出兵的原因,那你可有退敌的良策?”
郭嘉笑着说道:“要说破敌良策,明公就可以听听志才兄的高见了。”
曹操将目光转向了戏志才,恭敬地问道:“曹操愿闻先生高见。”
戏志才开口说道:“回明公,现在的十八路诸侯虽然名为联军,其实却是各怀心思,并不齐心,在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