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军,西夏人也不由的颓然叹息。
感慨了那么一句千古名言。
范仲淹胸藏十万兵。
他的坐镇直到1043年的宋夏议和,然后边患算是基本解决,西夏也不敢再轻易对这个老大哥有什么过分的想法。
范仲淹也得以回到了京师汴梁。
五十五岁的范仲淹终于算是做到了一步登天。
他做了大半辈子的小官,他如今再次回到这里,他的新职位是。
大宋枢密院副使,参政知事。
这一刻他也可以被人们称之为范相公了。
这一年,范仲淹五十五岁,这一年,是大宋的庆历三年。
而终于算是功成名就的范仲淹并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似乎生怕自己的时间不够了一样。
他再次提出来了另一个事情,他要改革学风。
他要彻底的大兴文教,把那群什么神啊鬼啊,妖啊魔啊,道啊佛啊一类的全都改掉,他要让学士知道自己为什么而学。
也要让人知道他们应该学什么。
庆历新政的前奏,庆历兴学。
他将当年自己担任过主管的应天书院正式改名为国子监,然后让应天书院从北宋的一座私塾成为了大宋的第一个官学。
在庆历兴学这件事情上,他大刀阔斧,所有人都以为他要在士林之中继续刷名望,继续做一个青史留名的圣人。
谁也没有想到,他的目的只是为了打开自己心中的那个死局。
庆历新政!
范仲淹联合了那个在边境共事多年的至交好友韩琦,以及他的第一个小迷弟富弼两个人,组成了庆历新政铁三角。
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
《答手诏陈条十事》就是他提出来的自己的主张。
明黜陟、抑侥幸、精贡举、择官长、均公田、厚农桑、修武备、推恩信、重命令、减徭役。
这十条说下来其实也很简单,就是改革当初的诸多问题。
仁宗时,官员升迁采用“磨勘”制度,就是之前说的没有制度,啥都不用干,你混几年不出问题那就是有功劳。
然后大家就可以和平升迁了。
范仲淹对此是最看不上的,所以他要恢复考核制度,破格提拔政绩卓著的官员,撤换有罪和不称职的官员;
甚至还规定了京朝官及郡县官吏,有人保举在三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青烟慕 作品《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第167章 北宋的将与相——范仲淹之庆历新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