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科举也是分出来很多的,有明法科,有秦桧的那种词学兼茂科等等。
但是真正的行政人才科举上,也就是不过两三百人罢了,其他的说白了录取也就是录取个十个八个的就够了。
比如秦桧,那玩意一共就录取三个。
考上的都能说自己是状元。
所以说这个玩意如果不算恩科的话,三年一次,一次三百人,三十年一个轮回吧。
三十年一共就三千人。
就算是把其他的所有科目都给你加在一起,连恩科都算在一起。
三十年的时间,你都拿不出五千人来。
那么相比较于唐朝的一万多,明清的两万多,还有宋朝的动辄十万加的官员。
这个数字占比有多少?
这里面唐朝因为是科举的正式开端之一,他对于科举还不是那么的完善,就不从唐朝说了。
说,在那们就从宋朝说。
宋朝的科举就是进士、明经科目,考试内容有帖经、墨义和诗赋这些。
王安石任参知政事后,取消诗赋、帖经、墨义,专以经义、论、策取士,定下来了这个基调。
而在北宋这个动辄十万加的官员体系中,他们是怎么做官的?
靠投胎!
在宋朝,读书人是幸福的,这个话是真不假,你读书读出来个成绩之后,你就幸福了。
那么你如果读书读的不好怎么办,没关系,你投个好胎,你在个官宦世家,哪怕是个书香门第也行。
你只要把这个胎投好了,你基本上也就确定了能够当官了。
很多人应该都听过一个词儿,叫做封妻荫子。
其中这个荫子说的就是宋朝的恩荫制度。
也是十分为人诟病的一个制度。
什么叫做恩荫制度,就是一个官员干到了五品,那么他就可以向朝廷请命。
让自己推荐的一个人也进入朝廷当官,当然了这个官要比自己的品级降低三个品级。
也就是八品,可能还是九品。
不顾最起码这是一个官身啊。
而且这还不是一个人,恩荫的人数跟随着自己的职位变化而变化。
五品的时候,你只可以恩荫一人次,到了一品大员你可以恩荫十人次。
没错,这里面还有一个次,是一次十个人,而次数,绝对不止一次这么简单。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青烟慕 作品《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第158章 没啥大用的科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