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那么把这个制度放在实际上会变成什么样子?
如果某个地方他需要用钱,那么就必须递折子,递给谁呢?
递给三司使报备,同时递给门下中书,然后门下中书批准之后再次告诉三司使,让三司使批条子拿钱。
然后这个钱不是送到下面,而是送到门下中书然后再派往下面。
就这个过程啊....有没有感觉销售部找董事会要条子去财务部批签的感觉?
而且更加的麻烦。
就这么一套过程走下来,而且是不断的重复出现这种过程,你就知道为什么北宋会有那么多的派系斗争了。
不管远近亲疏,不敢名臣良将还是贪官污吏,似乎无人不党争。
这太正常了,正常到极致啊。
因为你不这么联合,你想干点什么你都干不了,那日子都过不下去啊。
可就算是你拉帮结派了,就算是你有本事将两府三司全都拧成了一股绳了,那也没有任何用处。
因为在这套体系之外,他还有三个其他的部门。
御史台,知谏院,皇城司!
对,虽然宋朝不高宦官特务,但是他们也不是没有自己的情报部门和这种弹劾官员。
不但有,搞得还很多很神奇。
尤其是御史台和知谏院,这两个地方啊,和之前的言官那是完全不同了。
之前各朝各代都有言官,甚至出名的还有很多。
比如最出名的魏征,成天拎着李世民对喷,喷的李世民牙根痒痒。
还有许许多多的言官被定位了忠直敢谏之辈,但是这个宋朝的言官却又有些与众不同。
宋朝的言官和明朝的还不太一样,非要说的话,宋朝的言官和清朝的很像。
他们的KPI考核全都在同僚的身上,换而言之他们的主要职责就是弹劾同僚。
也就是各个衙门的结党营私一类的,比如....包拯干的就是这个活儿。
哦,对了,包拯没有知开封府过!
而且他也不敢知开封府,因为那地方不是给官员准备的,那地方是给储君准备的。
除非是他保证喝大了....他喝大了也不敢说自己权知开封府。
他一直干的就是言官的活儿。
那弹劾的....急眼了喷皇帝一脸吐沫星子。
在这种中央制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青烟慕 作品《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第157章 权臣的落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