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禄那个低啊,跋扈和贪污的人就有点多了,出身贫民的朱元璋也就很自然的表示自己看不下去了。
那么既然看不下去了,咱们就得制止,怎么制止?
大诰!
这个就不用多说了,还有鼓励百姓告官的,还有鼓励上访的。
各种各样的办法,就是要给百姓来一条活路啊。
这个时候严苛峻法是对百姓的么?
就如同现在说道德是在限制平头老百姓的,这就是胡扯蛋一样了。
你告诉我那个时候和百姓有关的律法有多少?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一年到头就在地里刨食儿,你翻遍了洪武年间的律法,你也找不到有几条能够限制住他们的生活的。
就如同道德一样,仓禀足而知礼仪,你这饭先吃饱了你再说道德。
是有钱有势有律师的容易卡着法律边缘啊,还是你这个拘留十五天工作都没了的能卡着法律边缘触碰道德啊。
对吧,这就是不讲理了。
所以朱元璋重法是说的重严苛峻法,压制官吏豪强,至于儒家。
他坚定的支持宋元传过来的程朱理学,在科举上也是儒家居多,让自己的太子学习的也是儒家的典籍东西。
甚至将宋濂请到了朱标的身边。
为的是什么?
电视剧《朱元璋》里面有一个场景特别的好。
朱元璋手持荆棘告诉朱棣,他要替他解决路上的所有荆棘,他是个聪明人,也是个好父亲。
他知道自己的儿子性格就不是和他一路上的人,让朱标和他杀伐果断,那就是扯淡。
与其这样,不如坏人他来做,等到朱标上位之后再行仁政就是了。
所以朱元璋不是不看重儒学,也不是不想行仁政教化,而是他对方孝孺说的那句话。
还不是你出现的时候。
方孝孺是个文人,他算是朱标的师兄弟,他也跟随宋濂学习并且还是宋濂最为得意的那个门徒。
不过他却是不喜欢诗词文章,他喜欢去做那真正的治国之人,并且去宣扬自己的治国之道。
他最惨的时候家里断粮数天,不过他对此觉得这很正常,不影响他学习。
可以说在人品上,他是一个从小就没得挑的人。
那么在仕途上,他是不是就真的不顺。
其实不是,他和朱元璋很熟,或者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青烟慕 作品《纵横诸朝,吐槽皇帝竟然这个样》第118章 方孝孺——朱棣对与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