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崔浩声调开始变的低沉:“陛下可曾注意到那些作坊主人?”
“或许有些是善人,但是大部分都是目无王法之辈!”
“他们偷偷隐瞒工人人数,克扣工钱,工人一有错误不由分说便是一顿好打!”
“这样的变化,难道陛下看不到吗?难道陛下就一定以为,这样的世道就会比现在更好吗?”
刘义真听罢没有看向崔浩,而是看向巢尚之。
崔浩的见闻都是巢尚之告诉他的,与其说是崔浩在质问自己,倒不如说是巢尚之在质疑自己。
“朕知道。”
刘义真盯着巢尚之的眼睛,而巢尚之也丝毫没有避让,似乎要从刘义真这里要一个明确的答案。
“至于那样的世道会不会比现在更好”
“没有什么好不好之说。”
听到刘义真的答案,巢尚之眼中有着明显的错愕。
“世道,其实没有好不好之说,只有必然的出现。”
“不过因为它的“必然性”,其实也可以说明一件事,那就是它肯定是会比现在要好的。”
巢尚之这时眼中依旧有困惑,但又好像比之前要坚定了一些。
“但前提是,我们要配得上那个时代。”
刘义真指了指自己的脑袋:“在这里配上。”
最后这话刘义真是在对崔浩说,也是在对群臣说。
明白了刘义真的意思后,在邺城的一众官员开始一步步的将这里当做试验田。
当“土改”之策颁布的时候,莫说是当地的百姓,便是周围地方的百姓在听到这等政策时也是红了眼。
这般是不是太过分了!
到底谁才是陛下的亲儿子?
河北一个被异族占据了这么久的地方凭什么?
而得到地的百姓也从一开始的不敢置信到最后的欣喜若狂。
虽然不能买卖。
但是这田这辈子,下辈子都是他家的了!
更别说官府还明确的说了以后会用铜钱收购粮食,这无疑是给了百姓十足的安全感。
但这随即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
这个时候大家的思想觉悟普遍都不够。
尤其是很多之前给世家做佃户的百姓突然有了田地,心中一些负面的想法就逐渐升起。
“自己受过的欺负一定要在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