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他们既不会得罪大陆的老牌导演和有背景的剧组,又能够展现一下自己的威风。
对于金像奖的这种操作。
陆阳和周森在思考了三秒之后,同时发出了同样的评价。
傻逼!
金像奖不配被称宝。
他们自己心里难道就没有一点逼数吗?
港岛金像奖的关注度和影响力,早就随着港片的落幕而急速下坠了,现在真的是每况愈下、逐年式微,这种事就连陆阳养的哈士奇都知道。
虽然金像奖曾经辉煌到被人称为“华语奥斯卡”,曾经的含金量也很高,被视为华语娱乐圈的三大顶级奖项之一。
但那是在港岛电影进入繁荣期,有了港岛电影人、导演协会、编剧协会一堆所谓的专业性组织陆续成立之后,金像奖才真正地获得了华语影坛中的一席之地,也开始有了权威性。
但金像奖的局限就在于它从提名名单里设下的不成文的潜规则:【港岛演职员必须在主创人员中人数过半】。
倘若是九十年代的港岛商业电影大繁荣的时代,这个规则其实没有什么问题。
毕竟那个时候大陆的厉害导演们都在那拍乡土气息文艺电影,他们的目标都是去欧洲三大电影节拿奖的。大家都是想获得国际影坛的认可,而不是由港岛圈地自萌的华语影坛认可。
而当时剩下玩商业片的导演,还是港岛导演更胜一筹,这没得说。
就连演员来说,当时内地知名度最顶尖的演员,票房影响力可能都没有港岛巨星们来得高。
但现在是什么时候?
大人,时代变了!
如今的港岛电影式微到需要成批的人马跑到大陆来找合作,来被挑选。
而且就算是这样,大陆大牌导演也不一定看得上那些所谓的港岛巨星,因为他们的普通话不太好。所以就有了不少港岛明星开始加强练习普通话。
因为在进入了千禧年之后,大陆正式大规模开放了对好莱坞电影的引进。
好莱坞大片在世界各地疯狂肆虐,港岛影片在好莱坞大片面前,商业化被打得一败涂地,根本没有还手之力。
而这也成为了内地电影市场腾飞的阶段,国内大量导演从这纷乱的商业片市场里,摸索和学习出了适合内地商业片氛围的模式出来,内地商业电影开始崭露头角,开始显露锋芒。
但就算如此,港岛金像奖还是死性不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