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深空预警体系可以提前检测到星际导弹、战斗飞船等大型目标,并指导下一步的拦截行动。这一点没什么好说的,因为我们一直在这么做。而关于弹丸集群等具备数量多、速度快、体积小质量低等特征,不具备拦截可能性的进攻方式,我们唯一能做的应对手段,便是加强自身防御,硬抗过去。
依靠增加自身装甲的手段来完成防御,不具备可行性、实用性与经济性。我们完全无法想象任意一座建筑都要具备厚度至少高达一米的装甲的情形。那么,唯一提升防御力的办法便只剩下了一种,那便是,所有建筑俱都建在地下,依靠星球本身所具备的厚重岩层来完成对高速弹丸的防御。
据计算,面对一颗具备150千焦动能的微型弹丸,由各种不同元素和化合物,譬如托林、干冰、氧化硅等构成的岩层,其厚度至少要达到4.39米,才能完成较高水平的防御。稳妥情况下,岩层厚度应当达到8米左右。考虑到未来可能面临的钻地导弹、专门用于穿透岩层的特种弹丸,我们认为,岩层厚度达到20米左右,才可以将威胁程度降低到可以忽略的地步。”
赵长星略微沉吟了起来。
他很清楚的知道,在当初的地球时代,人们所研发的钻地导弹最高甚至可以穿透厚度高达100米的坚硬花岗岩岩层或者钢筋混凝土工事。面对这种武器,20米的厚度很显然不算什么。
不过他知道,此刻委员们所说的20米厚度,其主要防御对象是微型弹丸和小型、快速的钻地导弹。那种大型的钻地导弹,其可以和星际导弹归为一类,防御它们的是星球防御系统,是深空监测雷达和对空电磁炮。通常意义下它们并没有机会击中地面。
让他沉吟的,是在地下20米建造人工建筑的成本问题。
相比起在地面方便快捷的建造工厂、车间、基地,在地下建造建筑,毫无疑问要多付出数倍的时间精力以及资源。
但他很快就下定了决心。
为了安全,付出什么样的代价都是值得的。
“发布人类政府令。从此刻开始,所有正在进行建造的地面建筑一律停工,转入地下。未来所有陆基建筑,所有建造在地表的,除非经过人类政府审批确有必要的,否则一律不批。包括人类市、地球市、太阳市在内的所有现在已经建成的地面建筑,都要开始制定拆除计划。未来,在建成了足够的地下城市之后,这些地面的就全都拆掉,所有建材回炉重新利用。”
“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