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她知道,黛玉不会真的为此心生芥蒂。
为此“打骂”她,不过都是因为少女的羞怯罢了。
事实上,她都不用看信,只看黛玉脸上的神色,她都能猜到信中大致的内容。
她撞见贾宝玉和黛玉说话打闹也不是一次两次了,对于二人之间说话的口吻,也早就一清二楚。
甚至好几次,要不是她出言相“助”,单纯的姑娘,只怕便宜都要被二爷占光了……
“父亲这会儿该醒了,我们去瞧瞧他。”
黛玉走过来,如此说道。
紫娟便给她整理了一下妆容钗饰。
然后紫娟便发现,黛玉整个人,看起来似乎都要比前几日轻松多了。
她并不觉得奇怪,每次收到贾宝玉的信,黛玉的心情,都会放松许多……
……
山东,商陵县城内。
贾宝玉几乎日夜颠倒,忙着处理赈灾事项。
随着朝廷赈灾的大旗竖在商陵,整个黄河以北,几乎所有的流民,都在往这边聚集。
一个月来,总数量已经快要逾越三万了。
三万流民,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
也犹如一个不定时炸弹,谁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会炸上那么一下子。
因为,其中除了真正受灾,家业尽失,无家可归的灾民,还有多少混吃混喝地痞无赖混迹于其中,那些都是不可知的数字。
更遑论,其中若有居心叵测,煽动民心的暴民、反贼,这些,都是不得不防的事。
好在,谢鲸谢大老粗人虽然不大靠谱,但是手底下的兵倒个个雄姿英发,威风凛凛。
一千人的军队驻扎在县城内外,确实是一股强大的威慑。
因为人越来越多,单是商陵县城内的人手已经不够,贾宝玉又向附近的县城抽调了好几批人手,才将局面运转过来。
流民流民,失去依靠,无处容身的百姓,谓之流民。
既然是失去依靠的人,单纯的用粮食赈济,显然是一个无底洞,贾宝玉已经联合各地的州县,开始就近安置部分灾民。
另外,又日夜兼程,令斥候巡探山东,将那些洪水已去,预估风险不大了的地方的灾民,发放一定数量的粮食,遣他们返乡安置。
不过靠这些手段安置的流民数量,实在不多。
一则好不容易死里逃生的灾民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