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民户们在新开垦的旱地上多种些红薯。”坐在木桌上看文书的秦浩提醒旁边奋笔疾书的诸葛玄。
对于红薯,秦浩简直就是大爱。当初统计粮食时发现有红薯块,秦浩才知道现在已经有不少人开始种植这种作物。
红薯是个粮食神器,即使再贫瘠的土壤亩产都比种粮食来的多得多。
一般的土地,就算不施肥料,不精耕细作,一季的亩产也在2000斤上下,一亩地便可养活一户三四口人。
要是种植了这种作物,即便是小冰河也不能让大明产生那么多流民匪寇,可惜的是大明朝并没有吃到这项红利。
要知道这东西万历年间就被传教士带到大明了,可惜没什么人在意,非要等待煌煌大清朝,才被广泛种植,造就了一个吃红薯福利成长的康乾盛世。
“知道了!”诸葛玄不停的撰写着,只淡淡应了一声。
不是他不知道这件事的重要性,早在一开始分田时,诸葛玄就以命令的文书,强制所有民户在开垦的另一半,也就是作为秦浩封田的土地上种植红薯苗。
而且他还让所有民户现在就开挖地窖,等红薯收获后方便储藏。
要知道红薯这东西虽然产量大,好吃,但也有一个不好地方就是难以保存,特别是在台岛的夏季,一个月不到便会发芽,到时候就不能再吃了,但是只要晒干了,再放入地窖中低温储藏,能保鲜长达5个月之久。
现在他就是为这些事忙的不可开交,不仅要计算各村的田亩数量,分配额度,还要提醒民户哪些事要做,哪些做不得,等会还要去竹林村处理一件汉、高山争端。
秦浩知道他辛苦,也不在乎,由他去了。
这几日,秦浩也不是闲着的,不是在巡视的各个村社,就是待在平原村的驻地和诸葛玄学习处理政务。
赏善罚恶,各类军职、官职,奉银法条,这些多少是要知晓,以免以后处理问题闹出笑话。
几日下来倒是让秦浩学了不少,也知道这些政务人员的不易与难题。
就目前来看,有两大难题。
第一,人太少。
只有诸葛玄和李过能处理,村子里基本没有这方面的人才,连读书人都没几个,都是些糙汉子,所有的事务都压在两人身上,要不是秦浩这几天来帮忙,估计够呛。
第二,事太多太杂。
可不要以为诸葛玄就像明末的官老爷一样天天坐在高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万圣节111 作品《明末:从骑砍开始征服天下》第31章 陈虎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