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中的自持放电现象,在后世的生活中随处可见。
比如点缀城市夜空的五颜六色的霓虹灯是辉光放电现象。
黑夜里照亮我们学习生活的日光灯也是辉光放电现象。
电工用来检测电路的测电笔上闪烁的小氖管还是辉光放电现象。
不过别看后世的辉光放电似乎很平常。
在1838年,这可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现象。
而在研究这个现象的时候,法拉第又发现了一个特殊的地方:
紫色的阴极辉和粉红色的阳级辉会彼此分开,并且在中间区域会形成一段暗区。
不过遗憾的是。
当时法拉第没有办法得到高真空.....也就是只有几千分之几的大气压的环境。
所以他只能给这段区域取了个法拉第暗区的名字,便中断了后续探究。
当然了。
这也和法拉第没太过重视这个现象有关系,当时他要研究的课题实在是太多太多了.......
若非徐云提及,他恐怕一时半会还真想不起来这事儿。
但眼下听徐云这么一说......
这个暗区之中,似乎隐藏着某个巨大的秘密?
徐云今天来的比较匆忙,所以此时只能现场画图来进行描述。
只见他取过纸和笔,在书桌上画起了草图:
“说来也巧,肥鱼先祖不是搞过光伏发电嘛,和辉光现象其实有不少环节是相通的。”
“后来他在做相关研究的时候,恰好也发现了这个现象,并且对于现象的本质进行了更深入一些的探究。”
“例如他在用更强的发光管进行观测时,发现正对着阴极的玻璃管壁也发出了绿色的荧光。”
“当磁铁在管外晃动时,荧光也会随之晃动,并且最终判断出了这个现象的原因,是由阴极放出的电流撞击玻璃管壁造成的。”
法拉第闻言,顿时瞳孔一缩:
“什么?电流撞击玻璃管壁?”
上辈子是电流表的同学应该知道。
在1850前后,科学界奉行的是电的流体说,即电流是一种没有机械重量的流质。
哪怕法拉第在1834年发现了电解当量定律,这个概念依旧没有被推翻,甚至法拉第本人赞同的也是流体说解释——这就像当初的小牛,明明发现的是波动说证据,却硬是自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