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令整个宴会现场变得鸦雀无声。
哪怕是丁尼生这个整日有些感伤的大诗人,此时的表情也有些错愕。
他顺着发声者望去。
只见在餐桌末尾处。
那位来自东方的年轻人,此时正平静而坚定的高举着右手,一柱擎天。
很明显。
他就是那个弃权者。
........
面对周围人讶异、古怪的目光,徐云的表情显得很平静。
亨利约翰坦普尔。
其实在听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他的心中便冒出了一股疑惑:
为什么会是这个人?
此前他曾经从布鲁赫的口中得到提示,知道这次面试的才艺环节中,可能会涉及到一些上层人物。
但在徐云想来。
这所谓的‘上层人物"无外乎三个可能:
阿尔伯特亲王、维多利亚女王,或者时任首相约翰罗素,也就是目前英国的政坛三巨头。
但熟料意外突生,罗塞蒂给出的人选居然是亨利约翰坦普尔?
要知道。
当被颂赞的对象变成这个人的时候,涉及到的已然不是准备了多少文稿的问题,而是......
民族血债!
徐云在副本里第一次接触到这个名字,是在丹弗里斯哨站的那场夜袭之后。
当时老汤得到消息。
亨利约翰坦普尔将会亲自前往丹弗里斯哨站,与苏格兰方面商谈袭击的有关事宜。
亨利约翰坦普尔的全名叫做亨利约翰坦普尔帕麦斯顿,也有人会叫他巴麦尊。
他在1830~1834,1835~1841,1846~1851担任了三届外交大臣。
并且在1855~1858,1859~1865之间担任了英国首相。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名言,就是出自此人之口。
他是英格兰第二帝国时期最著名的帝国主义者,奉行内部保守、对外扩张政策。
至于徐云为什么对他不爽、甚至说涉及到了民族仇恨......
看看他的‘成就"便明白了:
他发动了一鸦和二鸦的战争,亲自下令镇压太平天国。
同时还挑起了克里米亚战争,镇压印度民族起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