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程林忽然对于刚开学时候,汪达明所说的“学院管理很宽松”有了更深的理解。
或许在学院看来,在修行这件事上,老师并不需要去督促,去拎着鞭子在后面,威逼利诱地让学员们前行。
而是只需要把控好局面,剩下的,则看个人拼搏。
这种宽松是“大学式”的,与高中截然不同。
学院当然会进行引导。
比如说用资源奖励吸引学生奋进。
又或者比较过分的,类似学院公众号那种心灵鸡汤……
但程林发现,虽然学院鼓励修行,但其手段也仅仅是鼓励。
而非强制,鞭策。
对于那些肯上进的学员,学院会大开方便之门。
但对于那些不愿意太拼,只想混日子的学员,学院也不会强求,而是会放任自流。
所以对于那些带着电子设备,趁着机会出来打游戏的学员,汪达明压根也不会理会。
只要他们不闹出什么乱子,便不管。
这种态度应该是教学理念的现实反映。
而随着学习生活的深入,学员们也的确开始出现了层级分化。
出现了一些很拼的学生,也出现了一些“懒惰”的学生。
那篇公众号打的鸡血终究很快冷却了下来。
随着修行进度的拉开,终于有一些学员放慢了脚步。
而当这种现象出现,时间越久,学员的分层便会越发明显。
……
虽然说学员们组队喊得热闹,但是最后大多数还是几个平常熟悉,玩得好的学员凑在一起,然后拼成的十人组。
而这种分组的结果又隐隐的,按照学号进行着某种排列。
开学才一周多,目前大部分的学员的修行进度和学号还是匹配的。
所以,这个意思是说,到最后,学员们终究是按照“三六九等”划分出了不同的圈层。
比如说程林左边的一个炉子,周围的十个人基本都是学号在30——50之间的。
右手的一个圈子,学号也大概在60——80这个区间。
至于那个打游戏的圈……恩,基本上就是80、90号以后了。
程林观察的时候其他人大都已经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倒是他,显得一时间不大好定位了。
如果按照学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