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户部尚书范建去治理大旱的时候,范建说出来的反馈是他根本管不了,并且说出皇帝的国库之中的银子不够了。
而庆国的皇帝无奈之下才启用的林若甫去操作这些事情,而林若甫对于这件事情的处理内容范闲是不知道的,只是知道他简简单单的用了不到三个月就解决了灾情的问题。
是灾情,但是是旱灾吗?范闲苦笑着,根本不是什么旱灾,是官商勾结,是层层剥削,这也就是为什么皇帝陛下让范闲先来儋州城的原因!
土地的更替已经让范建不想去多伸一只手去管了,他虽然是当朝的户部尚书,但是内库的事情解决不了,他根本没办法去管,因为这不是一个人一个城池的事情,而是所有的城池,所有的人的事情。
这是一个阶层一个阶层的溃烂,是深层次的溃烂,不是他一个户部尚书能够解决的了的事情,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一直抗拒范闲称为监察院人的范建,忽然同意了他的加入。事情都是有前因后果的。
林若甫之所以下台也是这个原因,他几乎将整个西方和北方的势力得罪了一个遍,当时他应该是做了伤害了这个巨大群体利益的事情,不得已二皇子才出手,将林若甫从宰相位置上挪了下来,之所以能够如此,想必应该是长公主李云睿和后宫的太后沟通过了,毕竟只有那个人才能不惊动任何人的情况之下,把林若甫说成心甘情愿的。
再来就是背叛,其实背叛林若甫的人,有两个,这两个人完全成为了让林若甫下台的关键原因,第一个就是他的谋士袁宏道。范闲相信这个人的叛变是林若甫不相信的,但是他如若是叛变,林若甫当然第一时间就能够知道的,毕竟林若甫若是去西北之地,袁宏道定然是全盘操作的得力助手,所以他的倒戈,是决定性的。
而第二件个人,就是他的儿子,林珙。
林珙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去杀范闲,他和北齐的勾结是坐实了的,皇帝只是想找一个借口去和北齐开战,但是林若甫不能这么想,他要想的是,为什么林珙可以和司理理联系在一起,这件事情是他始终无法理解的事情。
林若甫不知道,但是范闲知道,司理理和林珙中间的纽带,就是二皇子。
当时的范闲和一干人等都认为长公主在辅佐太子的时候,二皇子已经开始趁虚而入了,也就是那个时候,他们的目标其实并不是范闲,那时候的范闲只是一个小喽啰,他们的真正目标,则是林若甫。
想明白了这些事情,接下来的事情也就更好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