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林妍还有一个三妹的,比她小一岁,是林母跑去东北二姨家生的,出了月子直接就送了人。
林母从东北回来第二年年底,林斐就出生了,有了儿子林父和林母挺起腰杆、扬眉吐气了。
好不容易得来的儿子,夫妻俩自然珍视得很。
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那必然是弟弟管够,就连吃饭都是二样的.小时候家里条件差,只有他可以顿顿细粮,林妍和姐姐都和大人一样吃玉米、红薯,直到五年级以后农民条件好起来才实现了细粮自由。
小时候因为吃的,林妍没少跟娘闹矛盾,她说娘偏心,让她干活儿不让姐姐弟弟干,给姐姐买新衣服让她穿旧衣服,好东西都给弟弟吃不给她吃。
娘就说她独、自私,姐姐要写作业她多干点怎么了?姐姐高年级穿新衣服是应该的,她还长身体穿旧衣服也是应该的,弟弟比她小吃好的也是应该的。
因为她一次次不服气地犟嘴,惹得亲娘对她越发厌恶,说她不体谅人。
不体谅人吗?
家里一年到头忙不完的农活儿,她比姐姐小三岁却比姐姐干更多的活儿,从七八岁就跟着下地,或者在家里做一家人的饭。姐姐初中寒暑假还去亲戚家补课,林妍却没有的,只能在家里干农活。
而弟弟只比她小两岁,在姐姐们跟着下地的时候,他只会吊儿郎当。娘却总是说他小,不指望他干什么。
其实他七岁以前不那么贪玩的时候,跟着爷爷也干点活儿,下地的时候跟着去牵牲口、耙地,就当玩儿一样。
后来大一些懂得贪玩儿,喜欢看电视,就学会了偷懒耍滑。爹在家的时候会给他们分派工作量,他还做做样子,爹不在家他干脆面都不露,什么也不做,娘让他干活他就耍脾气或者撒娇,要么就一走了之,林母生气当场骂一顿,回头也就拉倒,久而久之就说让他干活儿不够生气的,反正有俩闺女听话干活也不指望他干啥。
爹娘这样,林斐自然就更理所当然多吃多占,活儿尽可能少干,好像这个家所有的劳动都和他没有关系一样,只管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缺钱就管爹娘要。
尤其后来爸妈都去外地,家里玉米地没人照顾,开始是她和姐姐暑假回来施肥、薅草,后来姐姐毕业工作她自己一个人做,就怕荒了一棵庄稼让家里遭受损失,而弟弟每天就睡觉看电视看闲书。
等她毕业弟弟自己在家的时候,不但庄稼地里草比人高,院子里的草也可以比人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