候定下的规矩。
但是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刘大夏虽然七十一了,但是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精力旺盛。
在兵部尚书的任上任劳任怨,工作做的还是很出色的。
而且现在朝廷里确实没人能代替刘大夏出任兵部尚书。
刘大夏干得挺好的,真没必要换人。
刘大夏怒气冲冲的对弘治说道:“臣以兵部尚书之位保举马中锡,若马都御史平叛不利,臣愿致使回乡,并承担相同的责任。”
大臣们惊讶的看向刘大夏,这是在立军令状啊。
刘大夏跟马中锡关系有这么好么?
拿自己的兵部尚书职位给马中锡作保。
有人反应过来了,刘大夏是被太子的话给刺激到了。
太子说话也太损了点,讽刺刘大夏年龄大,这给刘大夏气得不轻啊。
弘治也皱眉看向朱厚照。
搞什么啊?
好端端的你拿年龄的事儿刺激刘大夏干什么。
朱厚照也反应过来了。
我不是故意拿话阴阳刘大夏啊。
这老东西反应这么过激干什么。
商议正经事儿呢,你拿兵部尚书的官位跟我置气,这是正经臣子该干的事儿么?
弘治也不能让刘大夏下不来台,想想马中锡确实挺适合前去平叛的,让他去也没什么问题。
“就依刘爱卿所说,让马中锡主导平叛事宜,刘爱卿不要动不动火气就那么大,刚才说的什么致使同责的话,大可不必。”
弘治拍板了,这件事儿就这么定了。
朱厚照听得直皱眉。
又是这样,这个刘大夏年龄这么大还这么任性,确实是昏聩了,也该退休了。
不能因为你个人耍脾气,耽误了国家大事啊。
正事儿议完了,接下来追究这次引发叛乱的原因。
苑马寺卿冯琦希是跑不了的,下面还会牵连一大批的人。
冯琦希被打入大牢,让锦衣卫调查相关事宜。
还得看这次叛乱引发的骚乱后果大不大,平叛是否及时。
反正朱厚照觉得冯琦希是凶多吉少。
等大臣们都走了,弘治对朱厚照说道:“朕知道你和刘大夏有嫌隙,但是不能影响到朝廷大事啊。”
在弘治的眼中,太子和刘大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