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几胎朱厚照还特别紧张,到后来朱厚照也紧张不起来了。
不过每次朱厚照都陪同在产房外面,万一有什么意外好第一时间把黄芩安胎丸送进去。
倒是真用到了两颗。
接生婆惊讶不已,自己几十年的接生经验,已经断定是难产了,太子殿下这是用的什么灵丹妙药,吃了之后就能顺顺利利的生产了。
钱梦竹,璃芸,如意,祢豆子生下的是儿子,其他四人生下的是女儿。
弘治兴致勃勃地把起名字的权利抢了过去,朱厚照也没想跟弘治去抢,老朱家的名字很难起。
按照老朱同志排的家谱,到朱厚照儿子这一辈,应该叫做朱载x,这个x还必须得是土字旁的。
朱厚照觉得朱元璋肯定是个控制狂,给自己的二十世孙的名字都定好了六分之五。
弘治反复斟酌后,给四个皇孙取名为,朱载埀、朱载埈、朱载圻、朱载垺。
四个皇孙女名为,朱靖媖、朱靖媛、朱靖媜、朱靖媞。
明朝的公主不必按照家谱取名,弘治也精挑细选地给皇孙女们起了一套名字。
弘治每日下朝之后,多了一个习惯,就是到东宫去看看自己的皇孙们。
朱厚照很纳闷,为啥自己老爹能把自己的八个子女分得那么清楚。
明明看起来都差不多。
弘治得知了朱厚照的想法后,嫌弃的看了朱厚照一眼。
对着怀里的婴儿说道:“载埀乖,长大了不要像你爹一样没正事儿。”
朱厚照:。。。。。。
朱载埀作为嫡长子,最受弘治偏爱,按照祖制,朱载埀长大后就会是大明帝国的合法继承人。
嫡长子继承制源于西周,目的在于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社会的统治秩序。
嫡长子继承制有利有弊,好处是显而易见的,虽然不能完全杜绝,但是大大的减少了皇室家族内部的争斗。
比如唐朝的李二开了个坏头,发动了玄武门之变,杀死大哥,逼自己的父皇退位,让自己的子孙后代都觉得自己有机会,政变和夺嫡贯穿了整个唐朝。
朱元璋阅人无数,看人的本事是有的,也许当初能看出来朱允炆的缺点,却还是坚定的立朱允炆为皇太孙,可能也有这方面的考虑。
但是嫡长子继承制明显有不好的地方,谁也不能保证嫡长子是合格的帝国继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