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同路人
第二天清晨的阳光照在高达的脸上,他却因为之前爆发过的情绪波动后,而莫名的感到浑身舒坦。
与同行的那个少年一番闲谈后,他才知道,原来这个队伍的领头人就是少年的阿爹,叫赵升,算是他们十里八乡十分有名的猎户。
而且,早年他爹还在雁门当过军吏,也算是当时驻守将军麾下的从属小吏。
因为当过边军,立过战功,在乡里十分的有名望。所以才能够成为他们一行难民的领袖,带着这些乡民一起南逃。
他们都是一个乡里户族出来的百姓,几乎都是一个姓氏,沾亲带故的族人。
携家带口一路南逃,期间也收留过一些同路的外人。
领头的赵升,又因为曾是官军的身份,十分的厌恶那些造反的黄巾贼众。
他们是因为有本事,且心中早已有了去处,才没有在半道上就依附了一些流民或者作乱的黄巾部队。
当然了,他们这样奇怪的队伍,比起那些面黄肌瘦或者本就是失了生计才被迫流浪的百姓团体,本身就不是一个档次的群体。
他们有亲族血缘纽带,有更正经的身份和去路。而且队伍里还有过半是曾经在边军与胡人打过仗的返乡老兵。
无论是战力还是组织性,都比很多只是为了混口饭吃才抱团取暖祸害乡里的乱民,强上了不少。
刚开始的时候,那些黄巾教徒也只是有预谋的向他们的乡人传道,时不时的还会做一些善举,已示太平教的友好。
后来太平教的势力扩大了,当地的官府便与其有了勾结。
百姓除了要缴纳朝廷的赋税,贿赂当地的官员外,还要额外缴纳一份太平教的香火钱。
当时的赵家村又是当地出了名尚武的村寨,自然忍不了如此长期的压迫。
但他们依旧无法抵抗来自各地涌入恒山郡的流民与黄巾教徒的攻击。
起初还只是征粮收税,村里的里正,多少还能照拂一二,勉强维持生活。
可万万没想到的是,就在数月前,那些黄巾贼人竟伙同当地的一些地痞流氓和地方小吏,直接造反了。
战火从当地的官衙治所一直蔓延到了周边几个村落,恒山郡的诸县不是动乱不安,就是像他们赵家村一般遭到了黄巾教众里应外合的夹击。
深知事态严重的赵升,只得杀了前来招降他们的黄巾信众,趁乱带着部分乡人一路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