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新,不对,用这词儿不准确,应该用修旧如旧。
气派十足的“事竟成饭店”古色古香别具一格,拥有一大两小三个花园,有绿树、翠竹、花草、小池塘,无比雅致。
宽敞的大厅摆下十八张方桌宽松得很,如果客人需要坐十一二人,可以放上一米六直径的圆桌,还能够加桌子,满负荷状态下完全可以摆二十四张圆桌。
十六个雅间有全封闭的也有半封闭的,最高级的雅间修了卫生间用上了两米二的圆桌,可以安排二十人宽坐。
最大的雅间平时放两张桌子,如果有需要可以放下四张一米八的圆桌安排四十到五十人,很适合普通家庭的寿宴。
最小的雅间里有一对太师椅一个茶几两个花架,都是民国前的实木家具,加上一张旧货商店里淘来的六棱圆桌,配上几张超过一百年历史的木质秀墩圆凳,最是适合三五个文化人摇着折扇装逼,谈文学论诗歌。
全新的“事竟成饭店”用了十六个女知青,她们无一例外是不会缝纫或者不耐烦做缝纫的。
人的性格各异,并不是每个女人都有细心肠做女红,也有人坐不住呢!
张芳芬选了八个相对年轻些、长相好一些的做服务员,安排三个三十出头又没有特长的做了勤杂工。
还有五个有做菜手艺或者刀工的女知青,她们获得了在后厨切配、掌勺的工作。
秀儿几个因为是农村户口,没办法成为正式工,但是她们都当上了干部,分别负责一组员工。
用女知青的好处很多,她们吃苦耐劳仅仅是一方面,她们由于有了在农村生活的经历,少有瞧不起农村人的。
张芳芬原先答应收下几个秀儿她们的同学或者朋友,当然不能失信于人,五一节后,一共来了六个大姑娘。
加上两个特意招收的厨师,事竟成饭店的员工达到二十九个。
两个厨师刘国珍、王保华是刘兆祥帮着找来的,都是他的徒弟,早就满师能够独自掌勺。
可惜招待所的编制太紧张,这俩人没有后台,根本得不到,一直都在干临时工。
“自强服务公司”也是集体单位,张芳芬答应他们来这里就拿三级工的基本工资,干得好还会有奖金,保证总收入不会少于六十块一个月。
这俩人就等于被招工免去了学徒期承认了在招待所干临时工的工龄,自然乐滋滋来上班。
这样操作也是当下政策允许的,刘国珍、王保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