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缉在逃要犯一名,姓韩名青,身高八尺半上下,方面无须。身边携带枣红马一匹,大黑马一匹,还有一名少女同行。有知情者,请速速告知官府,赏金五吊。若是隐匿不报,与通匪罪论处……”
不能说大宋永兴军路各级官府做事拖沓,至少在通缉韩青这件事上,他们展现出了惊人的效率。
头天早晨经略安抚使行辕下了令,第二天,画有韩青头像的海捕文书,已经贴满了京兆府和商州下属的所有县城。
第三天华州、第四天耀州……
到了第五天头上,连最东头的虢州和陕州,都贴上了告示。官民齐心,追缉“盗卖官粮、劫持主簿,逼死县令”的要犯韩青!
“这个韩青啊,可是真的十恶不赦。朝廷对他委以重任,他非但不知道感恩图报,居然上任之后,就跟临近粮库的司仓勾结起来……”自有识得几个字,又好事儿的半吊子读书人,站在通缉令前,向百姓们解读上面的内容,并且不断加上自己的评论。
仿佛他们曾经亲眼看到韩青犯罪,并且在现场帮忙把风一般。
看热闹的百姓,一个个也义愤填膺,都觉得如果罪行真的如半吊子读书人所描述,那姓韩的恶棍被官府剐上十次,也都不冤!
当然,前提是官府能尽快抓住韩青,然后立即审判定罪,押赴刑场。
否则,说不定哪天又有其他截然相反的消息传来,大伙七嘴八舌议论一番,又觉得韩青忠勇无双,朝廷理当拜他做大将军了!
“稀罕,真是稀罕,这大宋,的确够大,境内什么怪事都能看得到!”与百姓们喜欢凭借传闻和个人感情“办案”不同,陕州最东部的石壕镇的一处茶楼中,却有四五个士绅打扮的客人,隔着窗子,对着官道旁告示栏中刚刚张贴出来的通缉令,冷笑着品头论足。
“呵呵,能同时上了永兴军路的江湖悬赏令和官府通缉文告,这姓韩的,也算是独一份了!”
“史兄错了,是先上了江湖悬赏令,赏金一万吊。然后才上的官府通缉令,赏金五吊。时间差着十几天,价格也差了二百倍呢!”
“非也非也,赫连兄才是错的那个。这姓韩的,是先被官府暗中追缉,然后才被江湖悬赏,最后,官府对他的追缉,才由暗转明!”
“史兄,赫连兄,你们俩为何计较起这细枝末节来了,谁先谁后有区别么?”
“张兄久居夏州,很少来大宋。应该不明白其之中花样。官府暗中追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