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俊看过张说的报告后,同意了他裁撤镇兵,整顿府兵的事情。
这样一来,事情就解决了,但是,还有一件事情必须要解决。
那就是干旱,必定会带动蝗灾。
现在看起来虽然解决了干旱,但问题是只能解决燃眉之急,要是老天一直不下雨的话。
旱情就会继续加重,到时候,地下水是否足够,可就不太好说,但蝗灾肯定会大规模的发生。
因此,提前预防蝗灾的发生,是非常有必要的。
就算无法根除,也要将这样的危害控制到最低。
“如今,朕最担心的是,要是再一直这样不下雨,会导致有重大蝗灾出现!”
“要是真的出现这样的情况,诸位爱卿觉得,应该怎么来应对?或者说应该怎么治理?”
李重俊看向众人,目光停留在姚崇身上。
姚崇可是灭蝗虫的主力,在满朝文武,甚至天下人都反对的情况,他力排众议,坚持要灭蝗,才将蝗灾的危害降到最低。
虽然之后一直有蝗灾不断,却都是小打小闹,没有造成严重的危害!
宋璟、张说、魏元忠等人低头不语,谁也不敢多说一句。
他们畏惧蝗灾,认为蝗灾是一种天谴!
西汉的儒生董仲舒,就是第一个提出,蝗灾是上天降下天谴的言论。
董仲舒提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老天就会先降下灾难来做出警告。
这样要是还不知反省的话,还会出现怪异的事情,进一步警告,要是还不知道改变,那离灭亡不远了。
正因为董仲舒的这番言论,导致后世对蝗虫怀着敬畏之心。
没有人敢有灭蝗虫的想法,甚至还会烧香祭祀,祈求上天将蝗虫收回去。
正因为这种愚昧无知的行为,使得蝗灾越来越严重,使得北方地区深受其害。
以至于人人提到灭蝗救灾,就吓得半死,极力反对,以至于蝗灾是越来越严重。
就连白居易都认为,人力无法对抗这样的自然灾害,还因此写下了一首诗,来表达不能灭蝗!
民间更是普遍建立有八蜡庙和虫王庙祭祀蝗神。
在山东大蝗的情况下,民众甚至“或于田旁焚香膜拜设祭而不敢杀。”
面对这种从上到下的迂腐习气,唯有姚崇一人敢站出来,力挺灭蝗行动。
“圣上!臣以为应该尽力灭蝗
点击读下一页,继续阅读 钰泓 作品《签到大唐:开局造反当皇帝》第25章 议预防蝗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