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名额,当成了最后的救命稻草。
除了大夏,因为前一年在大夏所在的省份收分比同济还高,弄得很多人分高的人不愿意报,分低的人不敢报。
就再也没有其他任何一个叫得上名号的大学,有补报志愿的可能。
就他儿子明星的这个成绩。
只要报了,两个名额之中,肯定有一个是他儿子的。
明爸爸也不管面子不面子了,四处托人打听。
看看能不能把明星弄到大夏法学院。
打听到最后,他托的人,让他自己过去大夏一趟。
在床上躺了两天的明爸爸,瞬间就能起床了。
大夏负责接待明爸爸的人,就是后来让韦哲礼拍招生宣传片的招生办主任郑顺利,时任校长办公室秘书。
所谓补报志愿,那肯定是要把原来报了的人,都先录取完了。
因此,大夏那一年没有录满的名额全都在当时不怎么热门的中医系。
明爸爸知道自己的儿子是个偏执的,就问郑顺利,他儿子的成绩这么好,能不能给录个法学院。
北大已经没有了,法学院再不给安排,明爸爸觉得明星根本就不会上。
他儿子有多偏执,他比谁的体会都更加深刻。
高考是个非常透明的机制,法学院的招生名额已经满了。
多安排一个明星,就要把别的第一志愿的同学换下来。
这种操作是不合规范也不现实的。
郑顺利给出的建议是先录到中医系,明星成绩这么好,过一个学期通过一个转系考试,再进法学院应该是没有太大问题的。
道理呢,当然是这么个道理。
但明爸爸还是不放心,就想着让郑顺利给句准话。
他不要应该,他就要肯定。
郑顺利一个小小的校办秘书,当然没有这样的权利,但他是个心思活络的。
这也是他能从校长办公室基层秘书,一步步升任招生办主任的主要原因。
郑顺利利用秘书身份的便利条件,把这件事情报告给了时任校长史一从。
史一从本来就是法学院出身,即便做了校长,还坚持每学期给本科生上一门课。
基于高考公平录取的原则,直接把明星录取到法学院,即便是校长史一从,也是不行的。
但能不能转系这种事情,就只是校长一句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