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的六匹种马起家,河北畜养战马数量,终于突破了15万。其中有12万是北地马,遍布河北的所有马场,另外还有3万匹,是从三哥那里弄来的马瓦里马。
在15万匹战马之外,是近40万匹驮马。
不得不说,王宁安彻底改变了大宋缺马的窘境,虽然说比起汉唐动辄百万匹的惊人数字,大宋还差得太多,但是这些马匹已经极大改变了大宋的局面。
作为一个人口众多的庞大国家,运输的需求几乎是无止境的。
水泥的出现,马匹增加,随之而来,整个河北都在忙着修路,提升运力。
……
岭南和交趾的粮食,茫茫海洋中的鲸油,通过马车,快速运往汴京,又从汴京向西,运到洛阳,运到整个西北……
没有掣肘,大宋的行政效率还是非常惊人的。
文彦博也不甘于人后,他反复游说西北的士绅,向他们描绘银行的前景,鼓励他们帮忙朝廷,解决难题。而且文彦博还上书,凡是能提供5万石粮食的,陛下赐御笔嘉奖,还准许一子进入皇家书院学习,10万石以上,给予三个名额!
这一招使出来,西北的士绅官吏嘴里头大骂,可行动上却乖乖的听话,拼了老命,从各种运粮。
没有办法,从六艺学堂,到皇家书院,这些年的名声也太响亮了。
尽管西北的士绅刚刚吃了亏,被大苏给坑苦了,但是他们也不得不承认,小小年纪,还没有真正入仕,六艺的学生就头角峥嵘,非比寻常,日后肯定能成大器。
谁不望子成龙,把他们的孩子送进六艺,就等于是赢在了起跑线。
粮食是不少,可朝廷又不是白要,再退一步,就算白要,也要花这个钱!
君不见后世多少家长痛骂房价太高,但是只要有点条件,还是乖乖去买学区房,宁可卖了别墅,也在所不惜!
六艺学堂的招牌可比后世最好的名校,还要名一百倍!
老文算是摸准了士绅的脉,一击即中。
从皇帝,到大臣,再到士绅……尽管怀着复杂的目的,但是大家的力气用到了一处。
西安、渭南、华阴、潼关、三原、陕州……等等,遭灾的地区,得到了最好的救济,灾民有粮食吃,有活儿做。
人心安定,一点乱子没有。
当然也不能说没有,比如崔家就派出了很多人,想要煽动造反,结果他们派出来的人全都被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