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交给了你们,诸卿肩负朕之信任,百姓之仰望。理当匡扶社稷,洗雪耻辱。从今往后,朕要扩充人马,练兵,备战,囤积粮草军械,总而言之一句话,就是要打仗,要把失去的都拿回来!”
赵祯如此毫无顾忌,袒露心声,实在让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大宋朝真的要变了,这一番话,不亚于当年汉武帝决定北伐匈奴,不亚于唐太宗决定反击突厥……大宋庞大的国家机器开始转向了战争轨道,可以想见,很快就会有滚滚铁骑北上,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这种决策一旦下达,就会被执行几十年,上百年,绵绵不绝,不死不休!
相贾昌朝老泪横流,主动跪在地上,“吾皇圣明,老臣必定一心辅佐陛下,恢复燕云,扫平四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枢密使狄青也站了出来,跪在地上,“臣愿意肝脑涂地,报效陛下!”
其他的诸位大臣宗室也都跪了下来,包括王宁安在内,虽然他不喜欢下跪,但是这一次他跪得心甘情愿!
这是大宋君臣的集体誓,从此开始,一个恢宏的时代即将到来……虽然还有太多的困难要克服,至少大家的目标确定了,那就是燕云,就是契丹,就是西夏!
赵祯亲自举杯,和所有人一同饮了杯中酒,是日,君臣尽欢。
三天之后,赵祯就调整了政事堂的班子,贾昌朝依旧出任相,富弼为次相,升欧阳修为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和韩琦同为副相,如此一来,东府就形成了二对二的格局,而贾昌朝身为相,联合欧阳修,足以压制剩下的两位,可以贯彻变法图强的意志。
相对重要的是西府,赵祯任用两位枢密使,曾公亮和狄青。
按理说弄两个枢密使,肯定要争权夺利,闹个鸡犬不宁,可是这两位却不一样。
曾公亮是个技术官僚,彻头彻尾的循吏,能做事,会做事,人品宽厚,无可挑剔,他主抓军需粮饷,军械制造,选拔考评将领,军事教育等等内容,而狄青则是专心训练静塞军,扩充铁骑,积蓄力量,择机北伐。这两位是井水不犯河水,相得益彰。
除此之外,赵祯又任命唐介和王拱辰担任枢密副使,显然,皇帝是把东西府放在了同等重要的地位。
至于三司,依旧是包拯担任三司使,为国理财。
御史台那边,换成了张方平担任御史中丞,另外,又把苏洵调进京城,成为侍御史,作为张方平的助手……
面对赵祯的安排,王宁安只有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