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然裁军,都会带来灾难的后果,因此裁军和强军,是一体两面。
裁厢军,强禁军!
要以重建静塞军作为突破,整顿河北军团,裁汰老弱,充实战马,精炼士卒,还要扩充军械作坊,生产更多的床子弩,增加火药火油,研究克制骑兵的战法……贾昌朝要求整军由枢密院挑大梁,同时御史台负责监督,务求快速有效,在三五年之内,要组建出十万可战之兵!
贾昌朝的建议上去,立刻引来了一片惊叹。
包括欧阳修,范仲淹,晏殊,狄青等等,都吃惊非小。
老贾这个人隐藏的可够深的,他关于裁军和强军的论述堪称经典,目光独到,见解深邃,而且主张建立十万精锐,更是和狄青预估的河北军团的实力,非常接近。
以赵二两次北伐的经验,辽国的极限是对抗二十万强兵,经过这么多年,辽国也衰败了很多,如果大宋能拿得出10和国初相仿的精锐,就有图谋燕云的本钱,再加上渤海国的配合,光复燕云有望!
“这个贾子明,藏得是真深,他怎么不早点提出来?”欧阳希脸色铁青,十分恼火。
范仲淹却呵呵一笑,“贾相公的确比咱们厉害多了,人家知道把握时机,时机不到,多说无益,时机到了,水到渠成……”
真让范仲淹说中了,贾昌朝上表之后,赵祯把他叫到了宫中,君臣单独谈了一天,事后赵祯立刻批准了贾昌朝的建议,并且下旨,由贾相公主持整顿军务的大业。
……
小皇子的神奇作用,还远远不止这些。
以往曹佾虽然和王宁安关系很好,可是曹家没有掺和到静塞军之中。道理很简单,身为外戚,一举一动,都要小心谨慎,不能留下把柄。
尤其是储位悬空,谁知道下任皇帝会落到谁的手里?万一曹家捞过了界,那岂不是找死吗!
等到曹皇后生产了,曹家上下才彻底松口气。
未来的皇帝就是自家人!
而且看赵祯的态度,对这个孩子非常喜欢,之前又有那么多杂音,说是要从宗室子弟挑选人员,身为皇子的亲舅舅,曹佾站出来,替外甥冲锋陷阵,撑起一片天,那是天经地义。
所有曹佾毫不犹豫派遣自家的子弟,加入到静塞军当中。
这就是一个信号。
随着曹家态度变化,剩余的将门也不再犹豫了,全都押宝静塞军,把这支人马看成了未来太子的亲卫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