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财奴,早晚要吐出来。
而且曹佾太清楚王宁安的忽悠能力了,那些将门子弟看似跟着他去岭南做生意,实则早晚会被绑上王宁安的战车,到了那时候,曹家可不是将门中的唯一了,曹佾觉得很有必要更抱紧他姐夫的大腿。
当然了,这么大的事情,直接往外拿钱,不但没用,还容易露白。
“启奏官家,臣手上有一万石白砂糖,臣愿意全数贡献出来,按照50石粮换1石白砂糖计算,能换来50万石粮食,用来救济灾民。”
白糖在宋代价格可一直居高不下,哪怕有了王宁安插手,京城的糖价也是80贯一石,而粮食呢,最多六七百文,不会超过1贯。
曹佾的兑换方式,基本上只要了四成的价钱,可以说说捡到是谁的便宜。
赵祯稍微思量下,笑道:“这个法子朕不陌生,王宁安当初救灾的时候就用过,只是他是拿烈酒和鲸肉换粮食,景休是用白糖。”
提到了王宁安,曹佾忙说道:“官家,臣觉得王大人在救灾上,经验丰富,智计百出。臣提议官家应该下旨,询问王大人救灾方法,让他出人出力。”
“朕还琢磨着王卿离着太远,既然景休提到了,那朕立刻下旨。”
赵祯又说道:“景休主动贡献1万石白糖,朕心甚慰,你就替朕去陈州一趟,把粮食送过去。”
曹佾还有些迟疑,这么干会不会有刁买人心的嫌疑,说实话,他都被文官欺负怕了,树叶掉下来别砸到脑袋。
“你不用担心!”赵祯黑着脸道:“他们没本事筹措粮食,净让朕烦心,让百姓失望!还敢诬陷忠良,看朕不狠狠收拾他们。对了,让醉翁也陪着你去,朕要听实话!”
……
赵祯的愤怒和怀疑是有依据的,陈州距离京城可不远,怎么就突然冒出了这么大的灾,恐怕不是蝗虫那么简单吧?
果然,随着欧阳修和曹佾的前往,更多的情况汇报上来。
原来陈州知州名叫朱富至,此人并非科甲正途出身,但是非常强势,手段硬得很,他在陈州五年光景,搜刮地皮,把老百姓的民脂民膏都给榨干了。
后来他又盯上了朝廷的赈灾款,他在过去两年,虚报灾情,拿到了钱粮之后,居然中饱私囊,一文钱也没用在老百姓身上。
他之前贪得太狠了,结果陈州出了蝗灾,他反而不敢上报了,因为蝗灾不同寻常,朝廷一定会派员勘察,他怕漏了底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