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共安置了十五万灾民,加上沧州,总数突破三十万,占了河北所有灾民的一半。
七月末的时候,包拯将救灾情况上报朝廷,顿时激起千层浪。
不说别人,赵祯喜悦不已,下旨褒奖包拯。
而且皇帝陛下也心知肚明,真正的功臣是王家,他决定送给王家一份厚礼,这份礼物果然非比寻常,当送到沧州的时候,所有人都跑到了码头上,翘首以盼,当看到点点白帆,居然有人哭泣了。
没错,赵祯送给王家的就是船只!
一共十艘海船,最小的约合后世300吨左右,最大的一艘有800吨。
这十艘船只都来自密州,也就是三伯王良瑾昔日经商的地方。
密州的位置大约在青岛附近,是北方唯一的市舶司,商贸繁荣,各地商人不计其数。只是由于走私猖獗,加上辽国的原因,密州市舶司时而松懈,时而严格,起起落落,波动非常大。
近几年因为西夏崛起,西北压力巨大,物资紧缺,价格飞涨,为了防止物资外流,密州的管理空前严格,弄得好些海船都没了用武之地,只能停靠在码头,忍受风吹日晒。
王宁安利用两个月一次向赵祯汇报的机会,仔细介绍了对新城的构想,他只想得到许可就行。
哪知道赵祯一连看了三遍,把关键的东西都刻在了脑子里。
“灾民的希望在新城,新城的希望在捕鲸!”赵祯睿智地洞察了要害,他感叹道:“朕躬德薄,无力救济子民,可是朕也不能袖手旁观,捕鲸需要船只,需要床子弩,陈伴伴,你去想办法,把宫中名下的船只拨给王家,再给贾昌朝一道命令,让他拿出二十架床子弩给王家……还有,王家不是希望有一座弓弩作坊吗?朕答应他们,朕还答应他们增加一座军械作坊。告诉王良璟,替朕好好保护灾民,不许有闪失。”
船只到了,王良瑾跑到船上,仔仔细细看了一遍,乐得巴掌拍不到一起。
“宁安,至少八成新,这船可真结实,也够大。”王良瑾拉着王宁安到了甲板上面,踌躇满志道:“看见没有,前后各装一架床子弩,这么大的船只,能一次装两头长须鲸。宁安,我准备在船舱里面,就初步分割鲸肉,提炼鲸油……”
说起来上次出海,也算是王良瑾幸运,他们没走多远,就碰到了鲸鱼,而且大块头儿还没有防备,他们轻松带回了两头鲸鱼。
以后经常出海,运气就不会一直这么好。而且鲸鱼也会学聪明的,他